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怯烈

怯烈

读音:Qièliè

【源】 怯烈即克烈之异译,为元时蒙古一部,以部为氏(397)。《元史》分克烈、怯烈为二姓,实系同源。【变】 亦作〔怯列〕、〔蒙古怯烈〕(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奇味〕(24)。【人】 也先不花,蒙古怯烈氏,元裕宗时封燕王,成宗时历官湖广行省平章、上柱国、荣禄大夫(61)。哈散纳,怯烈氏,一作〔怯烈亦〕(61)。从元太祖征王罕有功,太宗时授平阳、太原两路达鲁花赤(57,61,399)。达理麻识理,怯烈氏,一作〔怯烈台〕(57,61),元时开平人,至正中官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仕至知枢密院事(57,61,399)。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蒙古族姓。元顺帝时右丞相搠思监,姓此氏。” (按: 疑此即 《续通志·氏族略》 所收却特氏之别译。) 参见 “却特”条。

猜你喜欢

  • 色布哩

    读音:Sèbùli【综】 清镶黄旗满洲前锋德森泰之妻为色布哩氏(260)。

  • 读音:Dié【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 “现代罕见姓。”

  • 读音:Zhuān【源】①颛帝之孙有颛氏(7,12)。②颛臾之后(12)。③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颛、耒等苗姓(116)。【望】济阳(17,418)。【布】安徽淮南(362)、四川成都(91)、台湾桃园、

  • 读音:Pán【源】 见《万姓统谱》(15,63)。【布】 河北玉田北马庄(62)、台湾台中、台南(68,261)、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 收载

  • 读音:Kàng【源】 见《中华姓府》(63)及《新编千家姓》(73)。【布】 河南清丰西阳疃村有此姓(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莽古

    读音:Mǎnggǔ【综】①西夏人麻骨氏,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莽古(24)。②清时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莽古氏(256)。疑系蒙古氏之异译。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西)

  • 读音:shàn【源】 见《姓苑》(15,21)。【布】 新疆呼图壁(342)、伊吾(370)、台湾台南(64,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苑》注云

  • 士彊

    读音:Shìjiáng【源】 春秋时齐侯之裔有士强氏,见《路史》(17,60)。【变】 一作〔士疆〕(17,62)。

  • 读音:Xián/Shian,Syan【源】 见《玉堂字汇》(63)。或作涎,见《集韵》。

  • 读音:Jì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出自姬姓,晋大夫郤芮被封于冀,其子孙后代遂以邑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唐尧裔孙在周时封于冀,春秋时灭于晋,后代遂以国为姓氏。冀姓发源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