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
【源】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境)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60)。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吐火”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 “吐火罗国为古大夏国之地。”) 既 “以国为氏”,当为吐火罗氏或省而为吐火氏。又,其据 《唐书·突厥传》 注云: “突骑施酋长有吐火罗姓。盖以国为氏。”
【源】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境)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60)。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吐火”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 “吐火罗国为古大夏国之地。”) 既 “以国为氏”,当为吐火罗氏或省而为吐火氏。又,其据 《唐书·突厥传》 注云: “突骑施酋长有吐火罗姓。盖以国为氏。”
读音:Shūmù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海兰木、萨尔必图村等地(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莫氏(180)。②一作〔舒穆理〕(260)。【人】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勒腾额之妻
读音:Gōng【源】 系自刘氏。汉时楚元王刘交之子富封红侯(红,即红阳,故城在今河南舞阳西北红山之南),支庶或以国为氏(6,7,12,15)。【望】 平昌(17,418),平阳(21)。【布】 分布较
读音:Bùlāhéchén/Bularacin【综】 蒙古族姓。不剌合臣系蒙古诸部落之一,以部为氏,汉姓为暴。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
读音:Jiǎn【源】 见《姓苑》(15,21,24)。一说,即翦氏(91)。【布】 河南临颍(62,339)、江西萍乡(371)、安徽淮南(362)、台湾高雄、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Píxié《姓氏词典》 引 《梁书》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南朝梁有毗邪跋摩。”
读音:Jīngjíjí【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Lái【综】 源出不详。四川万县永安乡有此姓(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ūqìnhétǎlā【源】元时蒙古人姓(24)。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代有阿里海者,其母即都沁和塔拉氏,此“以姓为氏”。
读音:Gáěrgás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原籍无考(23,63,180)。【变】 清驻防额鲁特正黄旗中有噶里雅斯氏(260),〔噶里雅斯〕似即噶尔噶斯之异译。【人】 噶尔噶斯鄂尔奇达逊,清正黄旗人,
读音:Ēnxiān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声音”,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