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án

【源】 ①夏禹之后有南氏,见《史记》(60,62)。②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其后以南为氏(7,12,17,60)。③古有南国,以二臣争权而亡,见《周书》。以国为氏,见《姓源》(17)。④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以字为氏(12,17,60)。⑤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字子南,其后有子南氏,后又改为南氏(12,60)。⑥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12,17,21)。⑦春秋时晋高士隐于南乡(故城在今河南淅川东南),因以为氏(12,60)。⑧清满洲八旗那木都鲁氏、纳喇氏等后均有改为南氏者(180,181)。⑨朝鲜族姓。【望】 汝南(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75%。【人】 南文子,春秋时卫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尚义、黄骅,山东之东平、昌乐、平邑、龙口,辽宁之清原,新疆之塔城,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鲜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史记》注云: “南氏,禹之后。”则此当系出姒姓。②《姓源韵谱》 云: “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十二月而生,手把 ‘南’ 字,长封荆州,号 ‘南赤龙’。” 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此之南氏。系出子姓。③郑樵则云: “姬姓。卫灵公之子郢字子南,以字为氏。……又,鲁亦有南氏; 又,楚有子南氏,亦南氏,是皆以字为氏者。”④郑樵又注: “晋高士隐於南乡,因改为南氏。”望汝南。

春秋时鲁有南遗子、南蒯; 战国卫有南又子; 唐代有南霁云,顿丘人; 明代有南元善; 又有南大吉、渭南人,绍兴知府。

猜你喜欢

  • 張簡

    读音:Zhāngjiǎn【综】 由张、简两单姓所合成,原籍福建南靖、江西清江、台湾高雄等地(236)。今台湾多此姓(64,68,261)。《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据报纸报道注云: “当代璧联姓,

  • 沙卜珠

    读音:Shābǔzh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元史·列传》有乌夏尔,即姓沙卜珠氏。

  • 思離

    读音:Sīlí《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思离·麻啰皮。”未详其源。

  • 喜蘇

    读音:Xǐsū【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喜苏氏(256)。

  • 薩拉諾忒

    读音:Sàlānuòtè【综】清驻防察哈尔正黄旗中有萨拉诺忒氏(259)。

  • 读音:zhì【音】 郅姓有Jì、Zhì二音,且源出不同(86)。参见郅(Zhì)姓。【源】 同姞。黄帝之后伯鯈之姓,后稷妃家也,或作郅,见《集韵》引《说文》(86)。一说,周封姞氏之裔伯鯈于南燕(故治

  • 读音:Jū居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先且居的后代。居姓早期活动在山西、河南等地。居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官员居理贞,受父荫官平定州同知,有济才干,为人称道。百姓为他立《去思碑》。居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

  • 藹焉力

    读音:Ǎiyānlì【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以部为姓(425)。

  • 玉克墨

    读音:Yùkèmò【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尼雅满(23,63,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雅满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無鉤

    读音:Wúgōu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其注云: “芈姓。 《潜夫论》: ‘楚蚡冒生䓕章,为王子无钩,氏焉。’”屯冒,春秋楚若敖之孙,名熊朐。嗣父霄敖(熊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