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ù

【源】 ①北魏时改乐安王元鉴为兀氏(6,7,12,17)。②北周时环州(故治在今甘肃环县)羌族有如、兀二族,见《范文正集》(60)。以族为氏。【望】 乐安(17,418)。【布】 台湾台北(68,261)、河南洛宁(294)、灵宝兀家洼、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会,陕西之韩城,山西之太原、运城以及吕梁、晋中等地区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后魏改安乐王元鉴曰兀氏。”此以凶德为氏,为元姓所改,出自鲜卑族拓跋氏。② 《姓氏考略》据《范文正集》 注云: “环州属羌有如、兀二族。” 宋代环州,当即今甘肃环县。③ 《姓氏词典》 注云: “今河南峡县、灵宝兀姓,相传在元末改朝换代之际,当地姓元的蒙古族人,自行改为兀姓,以示 ‘元’ 已无头。”

五代时有兀欲; 宋代有兀室; 元代有兀迩笃。

猜你喜欢

  • 匠骊

    读音:jiàng lí与“匠丽”同。

  • 匠丽

    读音:jiàng lí又作匠骊、匠黎。晋历公侈,多外嬖,使胥童为师,公游于匠丽氏。(见《左传·成十七年》)栾武子中行献子围公于匠丽氏。(见《国语·晋语》) <注>:“匠丽氏,晋嬖大夫也。”

  • 读音:wěi楚公族大夫食邑于蔿,因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出自刘累之后,杜伯子蔿为晋司空,后以为氏。(见《万姓统谱》)▲<春秋楚>蔿贾,大夫。

  • 乃蠻歹

    读音:Nǎimándǎi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奈曼岱”。

  • 錫理

    读音:Xīlǐ【综】 宋时勃泥国王姓锡理氏,见《宋濂集》(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宋濂集》注云: “宋勃泥国王姓锡理氏。”(按:疑“勃泥国”乃“勃海国”之误; 勃

  • 質沙

    读音:Zhìshā《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其注云: “一说即宿沙氏。” (按: “宿沙氏”,《姓氏考略》引 《世本》作 “夙沙氏。”相传为炎帝时侯国。)

  • 读音:hè【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毕万之后有褐氏(60,62)。②春秋时晋大夫韩褐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考》(17)。③疑即褐冠氏(亦作鹖冠氏)之后(21)。【布】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牙羅五得

    读音:Yáluówǔdé历史上罕见之四字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婆罗门王姓。”当为印度种姓,其入居中国者,或以为姓。

  • 塔塔爾岱

    读音:Tǎtǎěr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答答儿歹”,又有“塔塔歹”。《续通志》疑二者为一姓之别译,故合二为一,以与

  • 葉佳

    读音:Yè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前锋保庆之妻为叶佳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