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ǐ

【源】 ①源自子姓。殷汤字天乙,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②襄阳乙氏出自春秋时北狄(12)。③河南乙氏由北魏时乙弗氏所改(6,7,12)。④赐姓。五代时后唐明宗赐奚王之副使格斯齐宜姓乙(52,60)。【望】 襄阳、河南、黎阳、平原(7,12,17,21,418)。【布】 江苏武进(314)、山东长清(317)、新疆呼图壁(342)、台湾台北、桃园(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乙世,汉时南郡太守(1,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运城、临汾,安徽之霍山,福建之邵武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子姓。商汤,字天乙,支孙因以王父字为氏。” ②或出自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郑樵又注: “前燕有护军乙逸,今襄阳有乙氏; 又,燕有鸿胪乙归,扬武将军乙爱,皆北狄种类。”③又注: “ 《河南官氏志》: 乙弗氏改为乙氏。”④ 《姓氏考略》 注引 《五代史》 云: “后唐明宗赐奚王副使格斯齐宜姓乙。” 望出襄阳、河南、荥阳、平原。

汉代有乙瑛; 又有乙世,南郡太守; 宋代有乙太度,宁化知县; 明代有乙瑄,成化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dì【源】 ①相传为黄帝臣地典之后,见《群辅录》(60)及《姓源》(17)。②北魏时夷姓,见《姓考》(17,60)。当系地连氏、地伦氏所改。【布】 明时河南南阳府有此姓(15,21),今大陆乃有

  • 帖赤吉

    读音:Tiēchìjí【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 车门

    读音:chē mén齐临淄大夫车门遽。(见《世本》)

  • 吉部

    读音:Jíb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Jǐn【源】见《姓苑》(15,21,62)。【布】河南汤阴(292)、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临汾、运城,河南之中牟,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

  • 富勒哈

    读音:Fùlèh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佛阿拉(23,63,180,260)。【变】 ①亦作〔富尔哈〕(180)、〔伏尔哈〕(260)。②后改为杨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佛阿拉地方,乃满

  • 读音:Pú濮姓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濮姓早期居住在今豫北地区。濮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濮真,远征高丽时被俘,拒绝诱降,自刎而死。濮姓在《百家

  • 必嚕岱

    读音:Bìlǔ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别剌歹”。

  • 屈懷

    读音:Qūhuái【源】 西夏人姓(40,63,101)。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夏主德明妃屈怀氏。”

  • 僕散

    读音:Pús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17,21,60),其部在今朝鲜镜城地区,以部为氏(17,426)。【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布萨(24)。②汉姓为林,见《国语解》(13,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