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黎氏家集

黎氏家集

十二种,三十六卷,附刊四种,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为曾国藩幕僚。光绪二年(1876),任驻英国参赞,后兼任驻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光绪七年(1881)、十三年(1887)两度任出使日本大臣。后回国任川东兵备道。著有《拙尊园丛稿》、《西洋杂志》等。《黎氏家集》是其出任日本时,辑其祖父以下三世撰述而成,计有其祖父黎安理二种:《梦余笔谈》一卷、《长山公自订年谱》一卷。黎安理字静圃,乾隆年间举人,官任永从县训导,改知山东长山县。有其伯父黎恂二种:《蛉石斋诗钞》四卷、《千家诗注》二卷。黎恂字雪楼,嘉庆年间进士,曾官云南大姚县知县等。有其父黎恺一种:《石头山人遗稿》一卷。黎恺字雨畊,道光年间举人,官开州训导。其余为从兄黎兆勋二种:《侍雪堂诗钞》六卷、《葑烟亭词》四卷;兄黎庶焘二种:《慕耕草堂诗钞》四卷、《琴洲词》二卷;兄黎庶蕃二种:《椒园诗钞》七卷、《雪鸿词》二卷。最后为黎庶昌记其入京途中见闻之《丁亥入都纪程》二卷。该书所附四种,有三种是其亲戚莫庭芝、郑、章永康诗集,第四种是《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一卷。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日本使署刊本。

猜你喜欢

  • 四书测

    六卷。明万尚烈撰。尚烈字思文,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书前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者自序。该书独尊《大学》、《中庸》古本,而诠解《论语》、《孟子》则常援引佛理,如用佛教因果轮回说

  • 汉书蒙拾

    三卷。清杭世骏(详见《史记考证》)撰。杭氏有《两汉博闻》、《史记法语》之作,使后世读史者抄撮史书、备修词之用,《汉书蒙拾》为其一。取《汉书》中新颖罕见或难解的字句,一字至四字作为标题,详列载原文及注说

  • 诸史琐言

    十六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号寄簃。浙江吴兴人,清光绪癸未进士,曾任知府,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历任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并兼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等职。宣统二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春秋讲义衷

    十二卷。清团维墉撰。维墉字雉高,号椒灯,又号蕉墩,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辑录前人之说,进行折衷,不专主一家之言。该书有清嘉庆壬申(1812)刊本。

  • 残本文华大训箴解

    三卷。明吴道南(生卒年不详)撰。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任编修,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颇有时望。后以科场事为言官弹劾,力求告归。著有《巴山草》、《河渠志》等书。明

  •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中华书局1956年将《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五书汇为一编,名《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

  • 禹贡锥指节要

    一卷。清汪献污撰。汪献污字彦石,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本书前有陈奂序,后有汪献污自记。汪献污在自记中说:“《锥指》采摭繁富,疏通证明,摘孔、蔡之谬,诸家之精,而卷帙繁重,僮幼未能遍观尽识。爰为攈

  • 戚林八音合订

    四卷。明戚继光、清林碧山撰,三山蔡士泮、藤山陈也人汇辑。明朝名将戚继光本山东蓬莱人,嘉靖年间入闽平定倭祸,为便士卒学习福州话,编有《八音字音字义便览》。清代福州文士林碧山又据福州话编成《珠玉同声》。其

  • 说文部目分韵

    一卷。清陈奂(1786-1863)撰。陈奂字倬云,号硕甫,江苏长洲(即今苏州)人。著有《毛诗传疏》、《毛诗音》、《毛诗说》、《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证》、《公羊仪礼考证》以及是书等。是书为便于初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