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略易通

韵略易通

①一卷。明兰茂撰。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据《嵩明州志》谓兰茂字廷秀,杨林(今云南嵩明县南)人。性聪慧,过目成诵。年十三通经史,长益嗜学。赋性简淡,不乐仕进,尝额其轩曰止庵,因自号焉。所著有《元壶集》、《鉴例折衷》、《经史余论》、《韵略易通》、《止庵吟稿》、《安边条策》、《声律发蒙》等。与安宁张维齐名,一时学者宗之。年八十崇祀乡贤。又清钱曾《读书敏求记》有“和光道人止庵编《韵略易通》成而序之”的说法,则兰茂又有和光道人之号。《韵略易通》成于正统七年(1442年)九月,晚《洪武正韵》六十七年。是书用一首“早梅诗”代表声母系统,“早梅诗”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这二十个声母的音值大概是:

冰p  破p‘  梅m  风f 无v

东t  天t‘  暖n  来l

早ts  从ts’  雪s

枝t∫ 春t∫’ 上∫  人

见k  开k’  一o  向x

这二十个声母与《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基本相合,与现代北方话也很接近。其特点是全浊声母消失,群合于溪,定合于透,并合于滂,奉和于非,床合于穿,禅合于审,邪合于心,匣合于晓。此外,知彻澄娘与照穿床泥合一。本书分二十韵部:一东洪、二江阳、三真文、四山寒、五端恒、六先全、七庚晴、八侵寻、九缄咸、十廉纤、十一支辞、十二西微、十三居鱼、十四呼模、十五皆来、十六萧豪、十七戈何、十八家麻、十九遮蛇、二十幽楼。这二十韵部,与《中原音韵》所分十九韵部接近,只是它把《中原音韵》的“鱼模”部分为“呼模”、“居鱼”两部;“居鱼”部可能已读〔y〕。《韵略易通》还保留入声和入声韵。同一声纽之下,分列平上去入四声之字。入声韵配阳声韵,阳声韵十部,所以入声韵实际也有十部,只是没有明确独立出来。平声分阴阳,但不标阴阳之名,阴平和阳平字用〇隔开。兰书在体例上也改变了传统韵书的作法,它横列早梅诗代表声母,下隶以平上去入各字,不注反切或直音而音可自现。各字之下略加注解。这种体例为其后《十五音》等通俗韵书所采用。《四库全书提要》批评此书“尽变古法,以就方音;其凡例称‘惟以应用便俗字样收入,读经史当取正于本文音释,不可泥此’,则亦自知其陋矣。”这种批评是不公正的。这部书可能是兰氏为云南人所编的官话读本,反映的是明朝时云南官话的实际读音,对于语音史研究,是有参考价值的。本书为便应用,颇多便俗字样而不及经史音释,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云:“《韵略易通》就是现在的平民识字课本,又可以说是国音字典。他本来就不是为那高人雅士写的,高人雅士也不必苛责他。”《韵略易通》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刊本、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吴允中刊本、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高举《古今韵撮》本。高本较善,吴本舛误甚多。另有清康熙二年(1663年)李棠馥校刊本,与《古今汇编》同刊。②二卷。题真空本悟禅师集。本悟字真空,是兰茂的同乡后学,小兰茂四十四岁。他对兰书加以校刊删改,重加编辑,而仍以《韵略易通》之名,刊入《云南丛书》之中。本悟书删去“早梅诗”,易以三十六字母作为声类标目;各字的注解也有改动;而且,在各类字音之下往往注以“某重韵”字样,据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分析,“某重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反映了语音变化,如“东洪”与“庚晴”混读,反映〔ug〕与〔eg〕〔ig〕已混为一韵;“缄咸”“廉纤”与“先全”“山寒”及“端桓”混读,反映〔am〕与〔an〕已混为一韵;“侵寻”与“真文”混读,反映〔em〕与〔en〕已混为一韵;“支辞”之“知”“照”“穿”“床”“审”“禅”各母下之字与“西微”之“知”“照”母下之一部分,“穿”“床”母下之一部分及“审”“禅”母下之一部分混为一韵,反映这些字已读卷舌音。另一种是反映了该地方音特点,如“山寒”“端桓”及“先全”均有与“江阳”混读的,反映方言中〔an〕与〔ag〕有混读之字;“真文”与“东洪”及“庚晴”有混读的,反映方言中〔en〕(〔in〕)与〔eg〕(〔ig〕)有混读之字。本悟改本似仅刊入《云南丛书》中。又明方以智谓“早梅诗”是张洪阳所作。案张洪阳即张位,字明成。新建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所著《问奇集》中有“早梅诗切字例”。其作书年代虽不可确考,但其时代晚于兰氏,所以“早梅诗”肯定是转载兰氏的。因之,“早梅诗”为兰氏所创是可以肯定的。说见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

猜你喜欢

  • 洪北江先生遗著

    三十二种,二百二十二卷。清洪亮吉(详见《春秋左传诂》)撰。洪亮吉著述甚多,有以单行本刊行者,也有辑多种为一帙本,如《续刻北江遗书》,仅收五种,附其子洪贻孙二种。收书最全者则为本丛书,是研究洪亮吉学术思

  • 清秘述闻补

    二卷。清钱嘉福(详见《清秘述闻续》)撰。作者曾据《清秘述闻》体例编成《清秘述闻续》一书。后因宗室乡会试题目及首名,以及奉天府府丞例兼学政事,为《清秘述闻》所未载,故合王家相(详见《清秘述闻续》)等所辑

  • 通江县志

    十五卷,清锡檀修,李钟峨、陈瑞生纂。李钟峨字雪原,邑人,翰林院侍读。通江县建置沿革,荒渺难稽。史书谓通江县本壁州,而《一统志》则谓通江旧为万州,各有论据,历来难以辨明。清以前旧志皆佚失,难以查考。清康

  • 札迻

    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一作籀廎,浙江瑞安县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授刑部主事,后五试礼部不遇,遂一意古学。晚年主温州师范学堂,继为浙江教育会长。著述极丰,

  • 四书体味录残本

    清宗稷辰(1792-1867)撰。宗稷辰字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东河道。著有《射止斋文集》等。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原书二十卷,身后散佚,仅存《论语》卷一,系手写定本,余稿有《论语

  • 格古要论

    三卷。明曹昭(生卒年不详)撰。曹昭,字明仲,松江(今上海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共三卷,分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古窑器、古漆器、锦绮、

  • 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敦煌本今字《尚书》残卷三,甲卷为《尧典》,乙卷为《禹贡》,两篇都残缺不全。丙卷为《周书》,今存残卷从《多方》起,至《立政》后题而止。甲、乙两卷都是唐高宗以前的写本,丙卷“基”字缺笔,可以肯定是唐玄宗时

  • 老子平议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三年(1850)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七百四十六卷。清严可均(1762-1843)辑。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举人,官建德教谕,后引疾归。博物强识,精文字音韵考据之学。著有《说文声类》、《四录堂类集》、《铁桥漫稿

  • 善女人传

    一卷。清代知归子撰。知归子即彭际清或彭绍升之法号。知归子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善女人传》是知归子居士在撰写完毕《居士传》之后,就在家女信佛者择其较著名的汇集成书的佛教传记体史书。《善女人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