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梅花诗

集古梅花诗

① 二卷。明沈行(约1424年前后在世)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此诗集上卷为七言律诗一百二十首;下卷为七言绝句二百四十首,集唐宋元人诗句以咏梅花。首有弘治十年(1479)夏时正及西轩丁养生序文。沈行原曾集《咏雪诗》二百余篇,一时叹为绝作。又曾集杜少陵五言为《忠孝诗》,由此可知沈行善于集句。古人有许多用专篇咏梅。如宋嘉熙间雪岩宋伯仁有梅癖,著《清癯集》。写花的状貌,题以古律诗为梅花喜神谱。到了元代有冯子振海粟《倡梅花》绝句百篇。释明本中峰和之。山阴韦圭因李仲山之命先后成《咏梅》百首,杨铁崖为之序。明代则作者如林。周藩诚斋振声于前,万历之末,华亭王思义重编梅之图谱争类诗词为《香雪林集》二十六卷,将这些咏梅诗词收入。一说此集是从《香雪林集》裁篇别出。有《武林先哲遗书》本。② 四卷。明童琥撰。童琥,字廷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郎中。著《集古梅花诗》。是编全系集古诗句以成诗,以咏梅花为主,因以梅花名集(又名《草窗梅花集句》)。集中共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各百首,又旁及红梅,得诗十首,总为三百一十首。据杨廷和序称“廷瑞往年举进士,予从有司后得其文。既而官刑部,克慎其职,不废文事。此其为工部正郎使蜀时所集者”。观所集古句,多采上自六代,下及明初之句,经廷瑞排比联贯,巧合者多。诗句集古为时尚,虽非自己所作,但在体会旧诗方面,集者自有想法,虽非诗家正格,然也可借此遣发牢愁也。四库已存目。③ 清张吴曼(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吴曼,上海人,字也倩,居吴淞江上。其地多梅花,因为谋句赋咏。计《和中峰禅师韵》一百首;《和陈涉江韵》三十首,《自和》十首。又有一百首是吴曼继同乡高士沈球诗作而合刻之。又有一百首是吴曼六十生日其兄文卿取“十月先开岭上梅”集古为寿,吴曼又续作。末附《集唐梅歌》一首,是吴曼七十六岁时作。吴曼终其一生,只咏此一花。

猜你喜欢

  • 洪范大义

    三卷。清唐文治撰。卷首有唐文治自序,又有后序。全书共分为三卷。上卷传注,中卷政鉴,下卷析疑录。在上卷中,“注”用来解字,且多采用黄式三《尚书启蒙》和吴汝纶《尚书故》;“传”用来释义,以黄道周、李光地为

  • 读经

    ①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本书崇宋而抑汉,奉程朱以压郑玄。只有读古文《尚书》,不以朱熹所疑为是。苞根据《史记·儒林传》,“安国以今文读之,及安国自序考定文义,定其可知者”等话语,认为本文缺

  • 夔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恩成修,刘德荃纂。恩成,满洲举人,曾任夔州府知府。刘德荃,黄陂人,进士,曾任茂州知州。《夔州府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志词笔迂拙,繁而寡要。如学校志弁以小序,言昔昌黎伯韩文公

  • 书契原旨

    十四卷。清陈致煐(生卒年不详)撰。致煐字小云,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编与徐锴《说文系传》之《部叙》性质略同,以《说文》开卷“一”字的说解“惟初太始,道立于一”、终卷“亥”字的说解“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 中庸谊诂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为其昶所著《三经谊诂》之一。《中庸》分章,诸家各异。郑注孔疏分为三十三节,朱子沿袭,只与注、疏本的第次不同。其昶则分八章,而各申明其说。其诂:“中庸”二字,说“

  • 武阳志馀

    十二卷,首一卷。清庄毓鋐、陆鼎翰纂修,陆鼎翰,江苏武进人,光绪元年(1875)恩贡。清道光间,邑人李申耆手定《武阳合志》体例,志未及告成而卒,其志成于众手,并版毁于兵燹,至光绪五年(1879)王氏复修

  • 大般涅集经疏

    三十三卷。唐代释灌顶(561-632)撰。灌顶,唐代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兴义(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省)。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称。(任继愈主编《宗教

  •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

    十二卷。晋范宁撰。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传至两宋之时,逐渐稀少,除注疏本外,单刻本不多见。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1190-1194)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有很高的价值。其书共分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为一

  • 解疑论

    一卷。汉戴宏撰,清马国翰辑。戴宏是东汉儒学家,《后汉书》无传。据《后汉书·吴璠传》载,璠迁胶东侯相,当时济北戴宏之父为县丞,宏年十六,随父在官舍,吴璠常听到他的读书声,于是与他相善,后来成为儒宗,官至

  • 金山志

    一卷。清卢见曾撰。卢见曾,字厚山,山东德州人。乾隆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此志为其任两淮盐运使时所作。《九域志》称:唐代裴头陀、卓锡于此,因断手以建伽蓝,忽一日江上获金数镒,李锜镇润州,闻其事,遂赐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