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家编
八卷。清王士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士俊字犀川,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后授庶吉士。雍正元年以知州发河南,累擢河南巡抚,他提倡垦荒劝捐,颇为民累。此后又任湖北、四川巡抚,河东总督,后为史贻直所劾,解任,释为民。著有《河南通志》。《闲家编》是王士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分家训、家礼、家政、家壶,又各立子目,都是杂引古书,间参以自己见解,大多是习见之词。《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八卷。清王士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士俊字犀川,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后授庶吉士。雍正元年以知州发河南,累擢河南巡抚,他提倡垦荒劝捐,颇为民累。此后又任湖北、四川巡抚,河东总督,后为史贻直所劾,解任,释为民。著有《河南通志》。《闲家编》是王士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分家训、家礼、家政、家壶,又各立子目,都是杂引古书,间参以自己见解,大多是习见之词。《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四卷。明高武(详见《针灸节要》)撰。高氏为确定经络穴位,探索针灸渊源和要旨,参考《内经》、《难经》、《铜人》、《明堂灸法》以及明以前针灸文献十余种,编成此书。凡各书与《内经》、《难经》相同异者,则取其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
一卷。宋柳永(980?-1053)撰。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早年随父亲在汴京,以写艳词知名于时。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著有《乐
十卷。清顾敏恒编。生卒年未详。顾敏恒字立方,号笠舫,梁溪(江苏无锡)人。乾隆进士,官苏州教授。少游贵池。撰昭明太子庙碑,袁枚叹为六朝高手。著有《笠舫诗集》。卷首有杨揆撰顾立方诗集小传,称“立方沉静好学
二卷。王国维(详见《曲录》)撰。《录鬼簿》为元人钟嗣成所撰,王国维以通行的曹栋亭刻本为底本,与明抄本及江阴缪氏藏清初尤贞起抄本参校,标出各本的异同。又取宁献王《太和正音谱》、钱遵王《也是园书目》以及《
①一卷。清李调元(1734-1820)辑。调元字羹堂,号雨村,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调元博学多文,藏书极富,凡经史百家,稗官杂说,都有撰述。又辑刊《函海》,至数百种。此书一卷
不分卷。近人易顺鼎(详见《经义莛撞》)撰。此书附刊于所著《经义莛撞》后,其价值似不如之。其中偶杂前人已论之言。如引张孝达之说,谓《尚书》“率循大卞”,即“大变”,“循”与“顺”通,“循大卞”犹言顺大变
三十六卷。续志 四卷。清张金吾撰。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别字月霄,江苏常熟人。生于藏书世家,精校勘考据,二十岁即有志于藏书之业,后所藏逾八万卷,自将所藏中择取宋元旧本、明刻精本及旧钞、
一百二十卷。唐代释道世(生卒年不详)撰。道世是法名,俗姓韩,字玄恽,原籍伊阙(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祖上居官,长居长安,12岁于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参与玄奘译场。
八十一卷。清钱谦益(1586-1664)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等。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钱谦益于天启初年就有志于仿效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做法。一度着手编次明代的《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