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白山记

长白山记

一卷。清刘建封撰。长白山,高约三十里,范围约二百四十里,土少沙多,海浮石居其半,树木不生,四季积雪,四时望之长白,故名长白山。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勘奉天、吉林界线。五月,其亲率猛士健仆,直抵长白山巅,登临天池。清康熙十七年(1678)及三十四年(1695),为修《一统志》,曾派大臣登长白山,观其形势。载其山巅为园形,积雪皓然,其上五峰环峙如城。南一峰稍下,像门,其中有潭,周围共1里,山四周,百泉奔注,即三江的发源地。依刘建封观察,其山巅为园形,是在南坡口半面观察,其上五峰环峙如城,是立南坡口上,只见五峰,而未临天池之故。南一峰稍下像门,是指敕石崖,其中有潭,周围共1里,是风影之谈,原无足据。山之四周,百泉奔注,即三江发源地,则含混之辞,未经详细而踏勘的缘故。历来所派各员,皆未临天池,故终昧真相。刘建封载天池在长白山山巅,为中心点,群山环抱,离地高约二十余里,西南东北,长约二十九里,横分三段,北段宽约二十里,中段宽约十里,南段宽约十三里,周围约七十余里,三面壅注不流,唯北偏东一隅,水溢流如线,为乘槎河,实为松花江之起源,鸭绿江起源为暖江,图门江起源为大浪河。此皆其亲临境地验证,较为准确。篇中录土人神话,皆借重古人,侈为胜迹,乃方志之通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招远县续志

    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四川资阳县人,举人出身,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

  • 戴公行述

    一册。英国戴德生著。旧题鲍康宁撰,与本书内容不符,实则康宁为本书译者。德生为一在华传教士,咸丰三年(1853)来华,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长沙去世,此书即德生用自传体裁,述来华传教情况,在华首创内

  • 琴谱大全

    十卷。明杨表正撰。杨表正字西峰,延平(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记录古来琴谱诸调,搜集很广。其中考证音文,注明指法较详。此书初刊于万历元年(1573),后又经校正,增以新曲。《四库全

  • 恩施县志

    ①四卷,清张家澜修,朱寅赞纂。张家澜,号小沧,湖南湘潭人,举人,官恩施知县。朱寅赞,湖南长沙人,生员。考恩施,为郡为州为县,变置无常。明代屡经兵燹,载籍无存,仅有王封镇撰卫志钞本一册。前代沿流不能备悉

  • 孔子改制考

    二十一卷。康有为(1858-1927)撰。19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思潮的影响,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一批中国封建知识分子试图走“变法改良与维新”的道路。此书就是为其变法作舆论准备的。在书中,他

  • 礼记句解

    十卷。朱申(生平不详)撰。明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乾隆钦定《礼记义疏》,采朱氏之说颇多。自《曲礼》上,“很勿求胜分,毋求多”下,引此书“‘很’固有胜负之理,然务求胜则为斗很”等语。“定亲疏”一节,亦

  • 南岳图志

    一卷。明吴懋材撰。吴懋材,生平不详。南岳志,明时已有数种。吴懋材以其卷帙浩繁,篇什冗富,不便随身携带,因摘其大要,汇为一编。《南岳图志》乾隆刻本,共一卷。兹篇删削旧志多有不当处,应芟而未芟者甚多。如云

  • 二十五言

    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西洋人入中国从利玛窦始,西洋之教法传入中国也从利玛窦此二十五言始。此书大旨多剽窃佛语,而文词十分拙劣。大盖是西方之教只有佛书,利玛窦取而加以变幻,但

  • 红绶轩帖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书,陈钜昌(生卒年不详)刻。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少好书、画,临摹真迹,书学颜真卿、虞世南以及钟、王,行楷之妙,

  • 离骚中正

    (无卷数)。清林仲懿(生卒年不详)撰。林仲懿,字山甫,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官至铜陵知县。卷首有《读离骚管见》数则。本书评屈原作品以儒家正统观点为标准,称屈原作品以执中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