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修毗陵志

重修毗陵志

①三十卷。宋史能之纂。史能之,字子善,江苏四明人。进士,宋淳飏尉武进,咸淳二年(1175)知常州府。毗陵,古郡名,晋太康二年(281)建置,治所在丹徒(今镇江市东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三市,武进、江阴、丹阳等县地。此志传世希少,大都残缺。清阳湖赵怀玉偶得残本,复从长州吴翌凤家钞得九卷,两本相合,但缺第二十卷词翰。此志法度厘然,义例精审,繁简得中,亦为名流所推服。有宋咸淳四年(1177)刻本、明刻本、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赵怀玉刻李兆洛校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张德荣抄本、清海宁陈兆鳣抄本、清抄本、抄本。②四十卷。明卓天锡修,孙仁增修,朱昱纂。卓天锡,字纯嘏,明蒲田人。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常州知府、广东参政、贵州按察使。孙仁,字伟德,明新淦人。明成化五年进士,官刑部郎中,成化十四年任常州知府。朱昱,字懋阳,号约斋,武进人。曾任福建按察使。朱昱应知府天锡之聘,于明成化五年(1469)纂州志,犹用古郡名《毗陵志》。成化二十年,知府孙仁再聘朱昱增修,即此志。卷前有序六篇、凡例、图、表(郡县);卷一至四地理:建置沿革、郡名(附邑名)、分野、风俗、形胜、疆域、里至、陆程、水程、城郭、坊市、乡都(附村墅)、桥梁;卷五诏令;卷六官寺:府治、县治、公馆、察院、诸司廨舍、仓库、场务;卷七至八食货:户口、土贡、财赋、土产;卷九至十二职官:封统、禄秩、历代官绩、国朝题名;卷十三至十四文事:学校(附社学)、甲科、乡试、岁贡;卷十五选举;卷十六武备:诸军、教场;卷十七至十九山川:山、峰、岭、岩、洞、坞、江、湖、河、溪、沟、港、陂、塘、浦、沙、渰、涧、渎、潭、渚、泉、径、井、堰、埭、闸;卷二十至二十四人物:帝系、名宦、忠节、孝友、文学、遗逸、寓贤、列女、仙释、方伎;卷二十五宫室:堂亭、楼阁、馆驿;卷二十六坛迹:社稷坛(附里社)、山川风雷雨坛、天祀鬼神坛(附邑历、乡历);卷二十七祠庙;卷二十八至二十九寺观;卷三十陵墓;卷三十一古迹;卷三十二祥异;卷三十三至三十八词翰:碑、记、序、表、书、杂著、诗、词;卷三十九碑碣;卷四十摭遗(附辨疑)。此志在体例上仿照《咸淳毗陵志》但门目设置有较多的增改。该志为明原刊本,极为珍贵。有明成化五年修二十年增修刻本、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清古藤屋抄本。

猜你喜欢

  • 闲家编

    八卷。清王士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士俊字犀川,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后授庶吉士。雍正元年以知州发河南,累擢河南巡抚,他提倡垦荒劝捐,颇为民累。此后又任湖北、四川巡抚,河东总督,后

  • 陈东之经说

    一卷。清陈潮撰。潮字东之,江苏泰兴人,道光辛卯顺天举人,居京师,与大兴徐松相好,客居其家,卒年仅三十五岁。友人杨亮辑其遗稿,编成此书。计《周易》、《尚书》、《毛诗》、《春秋》跋各一篇,杂记三十四则,附

  • 晋政辑要

    四十卷。清刚毅(1837——1900)等撰。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笔帖式出身,历任巡抚、尚书、军机大臣。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荣禄等议立溥为大阿哥(皇储),企图废黜光绪皇帝。八国联军攻陷北

  • 一粟庐诗初稿

    四卷。《二稿》四卷。清于源撰。于源,字辛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平不详,贡生。著有《灯窗琐话》、《柳隐丛谈》等。是书内容,初稿录诗卷一为六十八首,卷二、卷三各六十一首。二稿录诗卷一为六十七首、卷二

  • 固安县志

    ①九卷。明何永庆修,苏志皋纂。何永庆,字善夫,号敬亭,河南怀庆府(今沁阳)人。嘉靖三十八年(1558)进士,四十三年(1564)任固安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苏志皋,字德明,号寒村。河北固安县人。嘉靖十

  • ■阁集

    一卷。旧本题宋辛弃疾(1140-1207)编。辛弃疾初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山今济南)人。本编集六朝及唐人诗句为五、七言近体,平声上、下三十韵,韵为一首。前有辛弃疾自序。其实唐韵

  • 经学要义

    四卷,补四卷。明卜大有(生卒年不详)编。大有字益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官无锡县令,后官至寻甸知府。执法不挠,以刚直著称。《经学要义》一书见于《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

  • 敬和堂集

    八卷。明许孚远(1535-1604)撰。许孚远,字孟中,浙江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迹载《明史》儒林传。许孚远之学出于唐枢。冯以吾、刘宗周、丁元荐传其所学,皆能有所树立

  • 步姜词

    二卷。清胡元仪(生卒年未详)撰。胡元仪著有《毛诗谱》。所谓步姜,步趋白石道人之意。调皆臼石歌曲所有者,曲韵仍旧,但题意翻新。词之宫谱既亡,不得不以平仄句读论词律,若并此而不言,则亦何取于词名。白石最为

  • 三观义

    二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三观义》一书,是智析广本维摩玄义而成,共有二万余言。此书先分别培智,称之为四种十二因缘所生之法。次正解释中,开为七重,即:辨三观名,辨三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