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卷。清侯绍瀛修,丁显纂。侯绍瀛,字东洲,清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光绪十年就任睢宁知县,十五年调知沛县。好文学,善诗歌,著有《南游草》、《北游草》,曾于光绪十六年主修《沛县志》。丁显,字西圃,
十七卷。续录 十二卷。摘录 十三卷。总录 二十七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充经筵讲官。其父杨廷和时为内阁
三十卷。明杨宗吾(生卒年不详)撰。杨宗吾,字伯相,成都(今地名同)人。官锦衣卫指挥。大学士杨廷和之曾孙、修撰杨慎之孙也。此书三十卷,共分二十四类,采掇琐碎,分条编载,体例近似类书。内容之中间附有当时邸
三十二卷,首一卷,图经一卷,清唐侍陛修,洪亮吉等纂。唐侍陛,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县)人,荫生,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分守彰卫怀三府地方兼管河北河务水利兵备道。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
二十五卷。清于敏中、梁国治、王杰、董诰、钱汝诚、曹文埴、金士松、陈孝泳等八人奉敕编写,门应兆奉敕绘画。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初授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
二卷。宋欧阳修(详见《毛诗本义》)撰。此书是欧阳修辞官隐居颖州时所作,故书名《归田录》。全书共二卷,一百一十五条,作者在《自序》中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
二卷。陈启彤撰。启彤字筦侯,江苏泰州人。是编卷首冠以凌文渊序及宣统三年(1911年)仲春作者自序。末有率群附识。卷分上下,各冠以目。旨在增广《新方言》所未备。每一词条皆征引古训,其中以《说文》为主,间
五卷。清胡绍勋撰。胡绍勋字文甫,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拔贡举孝廉方正。是书大都即训诂声音,以析古今异义。前人所已言者不多述,前人所未言与言之未尽者,则为引伸而补正。间有独抒心得绝无好为攻击驳难之习
一卷。宋宋子安撰。宋子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东溪试茶录》。《东溪试茶录》原载左圭《百川学海》中,题名为宋子安撰。晁公武《读书志》作朱子安。然而《百川学海》为旧刻,并且《宋史·艺文志》也作宋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