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见《老子》。
见《老子》。
十卷。宋胡次焱(约1270年前后在世)撰。胡次焱,字济鼎,号梅严,晚号余学。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详。其先祖本李唐宗室,五代时育于胡,因此姓胡。咸淳四年(1268)进士,官贵池县尉。宋亡,奉母归,教授乡
一卷。明末李世泽撰。李氏字嘉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如真先生(李登)之子。是书初名《切韵射标》,梅膺祚取之与《韵法直图》相配,改称《韵法横图》,附刻于《字汇》后。梅氏序云:“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
① 六卷。清吴采撰。采字棐堂,安徽泾县人。是篇卷首有嘉庆中翟玉珑、及其族兄云樵、其侄学洙诸序。卷尾有其族弟世登跋。卷中前列总目,次列分咏草木鸟兽虫鱼七言律诗。卷一咏草一百二十律,卷二咏木六十律,卷三咏
一卷。清黄元善(?-1902)撰。元善为湖北钟祥县(湖北省中部)人。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由户部郎中补河南道御史,光绪八年(1882),授刑科给事中,转工科掌印给事中,授贵州粮储道,历署贵州布政
①四卷。清王画一修,张翕纂。王画一,河北广宗县人,贡监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茌平县知县。张翕详见康熙《博平县志》。按茌平旧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年(1582)前令王国弼,再修于万历三十年(1602
清杨魁植(生卒年不详)撰,其子文源(详见《根黄集》)增订。魁植字辉斗,长泰(今福建漳州)人。此书包括信州学官石刻《六经图》(《易》、《书》、《诗》、《礼记》、《周礼》),再把《春秋》按三传分而为三,加
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明姚广孝(1335-1418)撰。姚广孝幼名天禧,本医家子弟。江苏苏州人。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法号道衍。晚年自称逃虚老人,又称懒阁翁、独庵老人。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字斯道,
二十三卷。明王廷陈(约1531年前后再世)撰。王廷陈,字稚钦,湖北黄冈人。生卒年不详。幼好弄,颖慧绝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官至裕州知州。廷陈才高,诗文重当世,一时才士鲜能过之。著有
① 十三卷。孙觉(1028-1090)撰。孙觉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觉早年师事著名经学家胡瑗,从胡氏受《春秋》学,后中进士,累官至右正言。王安石与孙觉原是好友,遂引用之,欲其协
见《产育宝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