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雅

通雅

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少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人称四公子,驰名文苑。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清为僧,更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人称药地和尚。博学多识,于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医药等均有研究,尤精于名物训诂、文字音韵之学。尚著《切韵声原》二卷、《正叶韵》二卷等。《通雅》成书后,初由何印尼、徐仲光刊是书十分之二,康熙五年(1666年)姚文燮为之刊竟。光绪六年(1880年)桐城方氏重刊。姚文燮本卷端有姚文燮及明钱澄序各一篇、方以智自序二篇。钱澄序方氏重刊本无。是书据“凡例”言乃万历七年(1579年)以前完成。方以智自序云:“期于通达,免徇拘鄙之误,又免为奇僻所惑,不揣愚琐,名曰《通雅》。”故《通雅》之“通”乃“通达”之谓。其书虽名曰“雅”,但并非补正《尔雅》之作,乃考证名物、象数、训诂、音声的作品,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首附有五篇论文,曰:《音义杂论》、《读书类略》、《小学大略》、《诗说》、《文章薪火》。前三篇论文字训诂之学,后二篇论诗文创作。另有《疑始》一篇,专论古篆古音,凡二卷。正文之后尚附《切韵声原》论声韵之学,《脉考》、《古方解》论医药之学,各一卷。正文略同于《尔雅》而大为增广,凡十九大类,每大类包括若干子目,即①《释诂》,分“缀集”、“古隽”、“謰语”、“重言”四子目;②《天文》,分“释天”、“历测”、“阴阳”、“月令”、“农时”五子目;③《地舆》,分“方域”、“水注”、“地名异音”、“九州建都考”、“释地”五子目;④《身体》;⑤《称谓》;⑥《姓名》,分“姓氏”、“人名”、“同姓名”、“鬼神”四子目:⑦《官制》,分“仕进”、“爵禄”、“文职”、“武职”、“兵政”五子目;⑧《事制》,分“田赋”、“货贿”、“刑法”三子目;⑨《礼仪》;⑩《乐曲乐舞》附以“乐器”;⑾《器用》,分“书札”、“碑帖”、“金石”、“书法”、“装潢”、“纸墨”、“笔砚”、“印章”、“古器”、“杂器”、“卤簿”、“戎器”、“车类戏具”十三子目;⑿《衣服》,分“彩服”、“佩饰”、“布帛”、“彩色”四子目;⒀《宫室》;⒁《饮食》;⒂《算数》;⒃《植物》,分“草竹”、“苇木”、“谷”、“蔬”四子目;⒄《动物》,分“鸟”、“兽”、“虫”三子目;⒅《金石》;⒆《谚原》。《通雅》内容较《尔雅》、《广雅》广泛丰富,分目亦较《尔雅》、《广雅》细致。是一部兼包文字音韵之学,内容分类又近似类书的规模宏大的著作;不过作者意在辨释名物,故征引以广其义,并非专事汇辑资料以便寻检,因此和类书是不同的。是书辨证词语训诂,以经史为本,旁及诸子百家、志书、诗赋小说,以及谣谚俗语,范围十分广泛;引文大多注明出处;训释语词意义时,往往交待何人曾予辨析,并折衷判断前人之说;且往往对语词意义的发展变化予以考辨。《通雅》内容丰富,体例严谨,洵宏篇巨制也。作者认为“草木鸟兽之名,最难考究”,必须“通晓方言,方能核之”(《通雅·凡例》)。因此,是书对方言俗语相当重视,所谓“引据古今,旁稽谣俗,博而通之”(《姚文燮序》),《释诂》篇中“謰语”、“重言”二子目及《谚原》篇搜辑方俗语词颇多,这在《尔雅》系著作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通雅》考据之精核、资料之丰赡,向受学者高度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明之中叶,以博洽著者称杨慎,而陈耀文起而与争,然慎好伪说以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胜。次则焦箓,亦喜考证,而习与李贽游,动辄牵缀佛书,伤于芜杂。惟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上。”本书保存了丰富的古汉语词汇,确“可为多识之助、考订之资”,如《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郑注以下皆以“执”为“执守”之“执”,《通雅》谓“执”即“艺”字,义为乐,此解可备一说;又如《礼记·士昏礼》:“日入三商为昏。”贾公彦曰:“商谓商量。”《通雅》谓“三商”即“三刻”,此句方得确诂。《通雅》有姚文燮刻本及桐城方氏重刊本等。

猜你喜欢

  • 象州志

    ①四卷,清李宏湑、苏洪、陆蔼吉修,蒋日莱、吴光升纂。李宏湑,江南甘泉(今江苏江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知州。苏洪,江南甘泉(今江苏江都)人,监生,乾隆间任柳州府通判,二十七年(1762)知州

  • 御选唐宋诗醇

    四十七卷 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选入唐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宋苏轼、陆游六家诗共二千五百余首。其中,李白三百六十余首,杜甫六百五十余首,自居易三百九十余首,韩愈一百

  • 周生子要论

    一卷。魏周生烈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周生烈姓周生,名烈,三国魏敦煌人,魏初征仕。明帝时注经传,多传于世。《论语义说》已著录。是书一名《周生烈子》,一名《周生子》。其内容,阐明尧舜、孔子之语。《

  • 经天该

    一卷。意大利国利玛窦(15521610)撰。是编卷首有嘉庆五年甘泉筱轩序。称此书为泰西利玛窦所传歌。此卷悉将三垣二十八宿经星,照今时星数度限分别加以近南极可见之星,及新见无名诸星,且绘其情状,十分详明

  • 平苗纪略

    一卷。清方显(?-1741)撰。方显,字敬斋、周谟,巴陵(今湖南岳阳)人。历任湘乡县教谕、广西恭城知县、贵州镇远知府、贵州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巡抚。该书载作者奉命讨苗事。雍正四年(1726),贵州苗族

  • 吴仁杰离骚草木疏辨证

    四卷。清祝德麟(1742-1798)撰。祝德麟,字趾堂,号芷塘,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十三岁补诸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湖广道御史等职。乾隆五十五年(1790)乞归,

  • 四书地记

    六卷。清汪在中撰。汪在中,字裳文,安徽旌德(今安徽旌德)人。是书卷首有胡元、梁中孚、龙鼎三序,在中自序及例言。所记凡二百零六条,大抵本于阎若璩《四书释地》。唯若璩之书兼及人物,而是书则只记地。每条概入

  • 唯室集

    四卷。《附录》一卷。宋陈长方(1108-1148)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曾官江阴县学教授。长方父陈侁,与游酢、杨时、郑浩、陈侁等交游颇深,

  • 苏河督年谱

    一卷。编者不详。谱主苏廷魁(1800-),字守柔,广东高要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历任编修,福建道御史,刑科给事中,河南布政使,东河总督等官。于同治九年(1870年)辞官回籍。此谱自谱主18

  • 定轩存稿

    十七卷。明黄孔昭(1428-1491)撰。孔昭初名曜,后以字行,又字世显,自号定轩。浙江黄岩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后因谏鳌山灯火,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家,乞休。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