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张榕端字子大,一字朴园,磁州(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进士,授编修,视学江南,衡文精审,他所赏识提拔的都是能文之士。康熙三十九
二卷。明曾大奇(生卒年不详)撰。曾大奇字端甫,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明神宗之末,朝政败坏,万事丛脞,党争大起,曾大奇针对时弊而撰成此书。分经世、主术、辅臣、明法、责成、富国、赋役、兵制、养兵、庙算
二卷。清金兆燕(约公元1775年前后在世)撰。金兆燕,字钟越,一字榕亭,号兰皋生,全椒(今属安徽)人。他幼年聪敏,号称神童,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扬州郡学教授。工诗词,兼擅骈
四卷。明颜端、徐浣同编。颜端,应山(今属湖北)人,曾官成都县教谕。徐浣,杭州人,曾官华阳县教谕。两人生卒均不详。弘治三年(1490),文安人邢表为四川左布政使,他有感于张咏乃四川名宦,于是嘱颜端、徐浣
一百卷。作者不详。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古代各种玉器。旧本题宋龙大渊等奉敕撰。《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他家著录者也不曾涉及。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谱录一门,但也无是书之名。元代朱泽民《古玉图》也未谈曾见过
十一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黄姬水,字淳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岳山人黄省曾之子。著有《贫士传》。是集诗六卷、赋一卷、文四卷,为黄姬水自吴门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所作,故以《白下》为
十卷。宋司马光撰。是书卷目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相同。首列《周易·家人》卦辞,及节录《大学》、《孝经》、《尧典》等诸篇之语为全书之序。以诸经治家之语为纲领,其大旨归于义理。全书十九篇,皆用裒
清姚燮(1805-1864)撰。姚燮,字梅伯,又字复庄,又称复道人,浙江镇海人。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多才多艺,工诗文词曲,长于绘画。一生著述很多,达六百卷以上。诗文集《大梅山馆集》颇为著名。戏曲选
一卷。清夏鸾翔(详见《洞方术图解》)撰。《致曲术》专事研究二次曲线,其中用无穷级数展开的方法解决椭圆积分中的问题,颇有创新之处。项、戴椭圆求周术与李善兰尖锥求积术均提出了定积分的级数展开表达之方法,夏
一卷。清常茂仁撰。茂仁字炳南,河南密县(今河南密县)人。著有《书经臆说·大诰篇》、《诗经臆说·父王篇》。其说《中庸》,以孝字为宗旨,其大意谓中庸宗旨,只是一孝,吃紧在先有其终,此孔孟待阐之旨,程朱未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