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资治通鉴补正略

资治通鉴补正略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通鉴刊本识误》)撰。分上、中、下三卷。严衍撰《资治通鉴补正》二百九十四卷,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以其卷帙繁巨,刊刻不易,乃携赴云南任所,弃衍书所补分注,取其补正《通鉴》原文者,逐卷汇录,缩巨帙为一小册,约八万余字,名曰“严先生通鉴补正”。虽未尽著其说要,但皆从正史考证而来,实有功于《通鉴》。付诸刊刻后,使严氏三十年苦心著述得稍见于世。卷首有《严先生衍传》及《补正略》缘起。有道光四年(1824)陈宗彝独抱庐精刊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商务印书馆重印本,另有《峭帆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要指

    一卷。清庄存与《详见《八卦观象解》)撰。该书与《春秋正辞》、《春秋举例》二书同为庄存与诠释《春秋》之作。庄存与治《春秋》主《公羊传》家法。《春秋要指》一书的目的在于通过考证《春秋》经文及各家解说,以推

  • 煨柮闲谈

    一卷。清代奕赓(生卒年不详)撰。奕赓别号鹤侣氏,自号墨香书屋主人,清宗室皇族近支,官至三等侍卫。此书用“煨柮”作为书名,是取古嵩山题壁诗:“茅火虽盛,起空,炉煨榾柮,可以久暖”的诗意。此书多记载清室朝

  • 军权

    四卷。明何良臣撰。何良臣《阵纪》四卷已有著录,此其又一著述也。此书分国本、国禁、兵本、兵秘、礼士、士遇、驭士、士品、握机、揣情、必虑、必克、将事、将诫、任将、军范、术占等十七目,计一百七十四篇。书中《

  • 蒙鞑备录校注

    一卷。宋孟珙撰。从《宋史·孟珙传》看,孟珙未尝出使蒙古,怀疑是另有其人。清代曹元忠为之校注。元忠字君直,江苏吴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该书对鞑靼的发祥地、源流等问题进行了诸多考证,其辩甚为明确

  • 冯舍人遗诗

    六卷。清冯廷櫆(1649-1700)撰。冯廷櫆,字大木,山东德州人。幼即有神童之称,读书一览则不忘。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内阁中书,性孤僻,不入贵人之门,闲暇以书史为乐。康熙二十六年(168

  • 兼济堂文集

    二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河北柏乡人。顺治进士,历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顺治间,任言官。玄烨(康熙帝)亲政后,因有党附鳌拜之嫌,被解职。他治程朱理学。著有

  • 天步真原

    一卷。清薛凤祚(?一1680)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

  • 格物通

    一百卷。又称《圣学格物通》。明湛若水(1466-1560)撰。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增城(今属广东)人。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

  • 华阳集

    三卷。附《顾非熊诗》一卷。唐顾况(727-815)撰。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海盐(今浙江海宁)人。至德二年(757)进士,诗人,官至韩滉节度判官,德宗时任著作郎。以嘲诮当时权贵被劾,贬饶州司户。后

  • 圣济总录

    二百卷。宋徽宗(详见《圣济经》)敕撰。徽宗撰《圣济经》同时,又诏示天下广进医方,组织医官整理辑录,并同御府所藏,编次成书,题名《政和圣济总录》,简称《圣济总录》。此书撰写历时七年(1111一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