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礼条考

读礼条考

二十卷。清王曜南撰。安徽婺源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王曜南平生致力三礼。因礼书自汉郑玄以来异说蜂起,而宋儒则一反汉儒重考据的传统专重“理”、“义”。王曜南则吸取汉儒、宋儒各自的长处,尤推崇宋儒,清代学术继承汉人传统,多重考据、诋毁朱熹,而该书则以宋儒所倡的“义理”为主,不废考据,并多遵从朱熹之说:凡他说有异于朱子理论的则不采纳。该书综合三礼而为一书,各卷内容如下:卷一封建官制、卷二田赋军赋、卷四祭祀、卷五飨射、卷六婚冠、卷七宫室、卷八席考及宾馆考、卷九饮食、卷十冠服、卷十一车旗、卷十二丧礼、卷十三至十五乐律、卷十六乐、卷十七乐舞、卷十八附录仪礼叙略、卷十九祀飨补遗、卷二十礼经图。王曜南将三礼内容分门别类,读者可一目了然。然而,此书也有疏略处,如:卷一封建内首列九州,注明“兖春秋时为卫、郕、胙、燕四国”,但不讲明卫在春秋之初有朝歌等地实属冀州而非衮州,另曹之陶丘、宋之孟诸及郜、葛、鄫、滑、邗之地皆衮州而未列入。从内容安排看,著者似偏重于举业,《礼记》、《仪礼》皆重丧礼、丧服,此书则叙述过简,大概因为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命题不涉及丧礼、丧服。传世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猜你喜欢

  • 孝经集注衍义

    一卷。南宋童伯羽撰。童伯羽字飞卿,人称敬义先生,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师事朱熹,不乐仕进。著有《孝经衍义》、《五经训解》、《性理发微》等。是书题新安晦庵朱熹集注,门人敬义童伯羽衍义。卷首弁以《孝经》全

  • 后梁春秋

    二卷。明姚士粦撰。姚士粦字叔庠,海盐(今属浙江)人,学问奥博、搜罗秦汉以来遗文,撰《秘册江函跋尾》各为考据,具有原委。另有《陆氏易解》、《后梁春秋》、《西魏春秋》等。《后梁春秋》即是记录五代时后梁的历

  • 周易通略

    一卷。明黄俊撰,黄俊字熙彦,丰城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曾任国子监助教。诸生问业,先授以四书会要,后编集先儒成说,《易》三十三条、《书》二十八条、《诗》二十一条、《春秋》十七条、《礼记》十条,五经各为一卷

  • 泺源问答

    五卷。清郑杲撰。郑杲,字东甫,山东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官至刑部奉天司主事。这本书是郑杲主持泺源书院时与门下弟子问答的记录整理。编辑者为其门人范之杰。郑杲治群

  • 水云楼词

    二卷。续一卷。清蒋春霖(1818——1868)撰。蒋春霖,字鹿潭,江苏江阴人,早弃举业,曾任两淮富安场盐大使等小盐官。年少时,曾专意工诗,中年时又弃而工词。其词多婉约,与纳兰容若、项鸿祚并称“三鼎足”

  • 传家易传义存疑

    三卷。清章世臣撰。章世臣字雷川,又字豸卿。安徽望江人。官姑熟教授,作者认为“易之有程子易传、朱子本义,犹天之有日月也。日月者,天之眼目,传义者,亦学易之眼目。”但作者在读易时,却发现“程朱之说往往传得

  • 振鹭集

    一卷。明陈镐编。会稽(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弘治十六年(1503),孔子六十二代孙袭封衍圣公孔闻韶入觐京师,事毕将还,朝臣咸赋诗赠行。馆阁自大学士刘健以

  • 钦定礼记义疏

    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奉敕撰。是书为《三礼义疏》之第三部。经文四十九篇,厘定为七十七卷。附载图五卷。其诠释七例亦与《周官义疏》相同。此《义疏》广采说《礼》诸家,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

  • 伤寒类证活人总括

    七卷。宋杨士瀛(详见《仁斋直指》)撰,明朱崇正(详见《仁斋直指》)附遗。此书成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又名《仁斋伤寒类书》、《活人总括》。卷一为活人证治赋,有论八篇,附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图及伤寒脉

  • 实宾录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生卒年不详)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马永易曾著有《唐职林》、《元和朋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