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长笺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凡例乃称“徐铉徐锴奉南唐敕定”,对于《说文》源流暗昧不明。所列诸字较之原书多所增删,增者加方围于字外,删者加圆围于字外。字下之注谓之“长语”,所附论辨谓之“笺文”,故名“长笺”。然而所增之字,往往失画方围,与原书混淆;所论所注,又殊多疏误。顾炎武说:“万历末,吴中赵凡夫宦光作《说文长笺》,将自古相传之五经,肆意刊改,好行小慧,以求异于先儒,乃以‘青青子衿’为淫奔之诗,而谓‘衿’即‘衾’字,如此者非一。其实四书尚未能成诵,而引《论语》‘虎兕出于柙’误作《孟子》‘虎豹出于’。然其于六书之指,不无管窥。而适当喜新尚异之时,此书乃盛行于世,及今不辩,恐他日习非胜是,为后学之害不浅矣。故举其尤剌谬者十余条正之。”顾氏所谓“尤剌谬者”是:谓“瓜分”之“瓜”当作“爪”,而不知“瓜分”字见《史记·虞卿传》及《汉书·贾谊传》;谓:“灶突”之“突”当作“”,而不知“灶突”字见《汉书·霍光传》;“民愁则垫隘”见《左传》,“鹊丑其飞也”、“驠马白州也”并见《尔雅》,而以为未详;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陆龟蒙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为晋;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汉宣帝讳“询”,而以为讳“恂”;汉平帝讳“衍”,而以为讳“衍”;夏州至唐始置,而以为中国称华夏从此始;叩地在京兆蓝田,而以为地近京口,故从口。此书正文共百卷。另有四卷居于卷首。卷首上前列《解题》一卷,载其平生所著字学之书七十余种;次列《凡例》一卷,次列《说文》原序、宋初官牒,附以自撰《通误释文》及徐锴《部叙》二篇,共为一卷。卷首下列其少时所撰《子母原》一篇,又取《说文》540部原目撰《说文表》,合为一卷。《四库提要》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无锡金匮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裴大中、倪咸生修,秦缃业纂。无锡有志,始于元王仁辅,明凡三修,清康熙秦、严之志,实为集大成之作。清雍正四年(1726),析无锡置金匮县,道光间华湛恩始纂修《金匮志》,至嘉庆十八年(1

  • 法言平议

    二卷。清俞樾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十五种。其中《学行》篇“有学术业”,“术”读为“述”。《吾子》篇,“足言足容”,“容”犹“用”也。《问道》篇“涂民耳目”,“涂”读为“”(通杜)。《孝至》篇“何以

  • 春秋纲领

    一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观象居诗钞

    二卷。清陈兰瑞(1790?-?)撰。兰瑞字小石,祖籍江西新城。系陈用光之子。承家学,于经史古文皆殚鹜颛精,研思入眇。然其身体瘦弱多病,有喘哮症,冬春尤剧。顾眈吟不辍,投赠唱和之事,往来无虚日。兰瑞既殁

  •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不分卷。清王维德(1669-1749)撰。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山人、林屋散人、定定子。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世代医家,曾祖王若谷,曾广集有效之病科方剂汇集成册,作为传家之宝。王氏资质聪颖,幼承家学

  • 万氏家钞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

  • 卷施阁文甲集

    十卷。《补遗》一卷。《乙集》八卷。《续编》一卷。《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续集》二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号风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

  • 储素楼词

    一卷。清苏穆(生卒年未详)撰。苏穆字佩蘘,江苏淮阴人。荆溪周济之妻室。是集收词八十二首。周济论词最精,所作亦深密纯正。穆之词学,与周济自有本源。集中故新作,多清婉,虽不似济词之深美。亦自有情致,凄婉动

  • 宁海州志

    十卷。清杨引祚纂修。杨引祚,湖广沔阳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宁海州知州。《宁海州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672)知州李光先,此志为二修。《宁海州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十卷,分为

  • 芸窗词

    一卷。宋张榘撰。榘字方叔,南徐(今江苏镇江)人,生平不可考。观集中《青玉案》词“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句,《浪淘沙》词“钟阜石城何处是”句,可知曾官于建康。又据《水龙吟》词“何时脱了尘埃墨绶”句,则知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