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诒经堂续经解

诒经堂续经解

一千四百三十六卷。清张金吾(1787-1829)编。张金吾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张海鹏之侄,与同乡陈揆友善。少孤,天性聪颖。少时便好学古诗文,及长,读书于“照旷阁”藏书楼,便博览群书,学为考据,校《太平御览》诸书。嘉庆十四年(1809年),补博士弟子员,不久弃去。受同乡先儒钱谦益、汲古阁毛晋影响颇深,致力于藏书,研究校雠诸学,又潜心经术目录学。叔父张海鹏好收藏典籍,金吾特别注重金元两朝遗书的搜集,合先人旧藏,得八万余卷,藏于他的书屋“爱日精庐”之中。并撰《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十卷,每著录一卷,先列版本,其次辑录各家文集、《经义考》、《小学考》、《全唐文》等书中有关序跋识语,然后汇辑所得、各为题解。并依《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对四库未收之书也按类增入。所增著作的时代及作者以阴文刻入加以区别。此书的体例为后来众多的书志所仿效。尝因列朝文苑,唯有金代书籍散佚最多,所以广为搜集十二年,编成《金文最》一百二十卷。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订《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其“诒经堂”、“诗史阁”、“求旧书庄”诸处,藏古今书卷甚多,张金吾并延请学者黄廷鉴专为抄书,校书。撰《释冕》、《释弁》、《释龟》、《广释名》、《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等书,共二百余卷。经学的研究,以清代为盛,纳兰性德编辑的《通志堂经解》实为经学之集大成。纵观宋元以来诸家说经,放失较多,张金吾一方面拿出家藏密帙,又传抄文澜阁于经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八十余种,仿照《通志堂经解》体例,编辑《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汇辑唐、宋、元、明时期之书,先有《通志堂经解》,次有钱仪吉《经苑》。张金吾对先儒解经之书搜辑无遗,灿然大备,可惜未能刊刻。民国初年,此书稿本为商务印书馆所得,藏于涵芬楼。1932年楼毁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此书散佚。目录:宋邵伯温《易学辨惑》一卷,宋李光《读易评说》十卷,宋郑刚中《周易窥余》十五卷,宋都絜《易变体义》十二卷,宋林栗《周易经解集解》三十六卷,宋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二卷,宋冯椅《原斋易学》五十二卷,宋易祓《周易总义》二十卷,宋魏了翁《周易要义》十卷,宋李杞《周易详解》十六卷,宋俞琬《读易举要》四卷,宋丁易东《周易象义》十六卷,元吴澂《易纂言外翼》八卷,元宝巴《周易原旨》八卷,元龙仁夫《周易集传》八卷,元解蒙《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曾贯《易学变通》六卷,元赵汸《周易文铨》四卷,宋耿南仲《周易经义周易讲义》十卷,宋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图》二卷,宋黄伦《尚书精义》五十卷(缺四十六至五十卷),宋史浩《尚书讲义》二十卷(缺一卷至六卷),宋袁燮《絜斋家塾书抄》十二卷,宋金履祥《尚书注残本》六卷(缺六卷),元许谦《读书丛说》六卷,元邹季友《尚书蔡传音释》六卷,明黄谏《书传集解》十二卷,元张仲实《书经识余》二十五卷、《尚书讲义》一卷,元马道实《尚书疏义》六卷,宋杨简《慈湖诗传》二十卷,宋段昌武《毛诗集解》三十卷(缺二十二、二十三卷、二十六卷至三十卷),宋林《毛诗讲义》十二卷,宋刘克《刘氏诗说》十二卷,元胡一桂《诗传附录纂疏》二十卷(缺一卷至三卷,九卷至十二卷),元罗复《诗集传音释》(缺四卷至二十卷),元刘玉汝《非诗辨志诗缵绪》十八卷,元梁寅《诗演义》下五卷(缺五卷至十卷),元吴简《诗义》,元梁益《诗传旁通》十五卷(缺四卷至十五卷),清吴廷华《周礼疑义》四十四卷(缺四卷至二十八卷),宋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宋易祓《周官总义》三十卷(缺一卷至九卷,十八卷至二十七卷),宋陈友仁《周礼集说》十二卷,元毛应龙《礼记折衷》三卷,《周官集传》十六卷,郑宗颜《周礼讲义》一卷,《仪礼录》五十卷(缺十六卷至二十卷,二十五卷至二十七卷,三十二卷至三十七卷),宋魏了翁《仪礼要义》五十卷(缺三十八卷至四十四卷),宋车垓《内外服制通释》七卷,清吴廷华《仪礼疑义》五十卷(缺三十八、三十九卷),宋张虙《月令解》十二卷,清吴廷华《礼记疑义》七十二卷(缺),清杭世骏《续礼记集说》一百卷(缺)。唐杨士勋《春秋穀梁疏残本》七卷,唐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十卷,宋叶梦得《春秋谳》二十二卷(缺),宋吕祖谦《春秋左氏传续说》十二卷(缺四卷至八卷),《左氏博义》二十五卷,《春秋外纪》九十卷,《春秋讲义》四卷,宋张洽《春秋集传》二十六卷(缺十八卷至二十卷,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元俞师鲁《春秋说》三十卷,元吴徵《春秋纂言》十二卷、总例二卷(《纂言》缺十一、十二卷),元程端学《春秋三传辨疑》二十卷,元王元杰《春秋谳义足本》十二卷,元胡元质《左氏摘奇》十二卷,宋吕祖谦《左传类编》六卷(缺纲领中十四至末卷),元汪克宽《春秋纂疏》(缺),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十卷,宋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卷(缺第三十卷),宋余允父《尊孟辨》三十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四卷,元萧镒《大学中庸解》二卷、《四书侍问》二十二卷,元程逢午《中庸讲义》三卷,宋陈仪之《论语讲义》二卷,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五卷,明项霦《孝经述注》一卷,宋黄仲元《六经四书讲稿》六卷,张伯文《九经疑难残本》四卷,宋李石《方舟经说》六卷,金王若虚《经裨》十二卷、《通志堂经解补阙》一卷、《五经辨或》二卷。

猜你喜欢

  • 栾城遗言

    一卷。也称《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

  • 善生福终正路

    二卷。意大利陆安德(详见《真福直指》条)撰。《善生福终正路》是一部传播耶稣教义的通俗读物,此书分上下两卷,卷一撰述修身、理家、祈祷、看经、听讲、解罪诸法。卷二撰述圣体、弥撒、受难诸说。终言福死之方。总

  • 清凉山志

    十卷。明释镇澄撰。镇澄,燕山广应寺僧人。清凉山亦名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北百二十里。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雄踞雁代,盘错数州。在四关之中,

  • 读史兵略

    四十六卷。清胡林翼(1812-1861)撰。胡林翼,字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咸丰三年(1853),由四川按察使调任湖北,镇压太平军。六年,升任巡抚,长期以湖北为中心与太平军作战

  • 笔精

    一名徐氏笔精八卷。明徐(生卒年不详)撰。徐,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今福建闽侯)人。万历间诗坛魁首,平生不仕。因父兄藏书五万三千余卷,遂仿《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体例,于万历三十年(16

  • 惺园易说

    二卷。清王杰撰。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畏堂,乾隆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著有《葆淳阁集》、《惺园易说》等。此易说,卦不必全注,唯睽蹇解三卦六爻全注。其上经只注十卦,下经只注二十五卦,序卦、杂

  • 俗言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惇,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两上议大

  • 安定言行录

    二卷。清丁宝书撰。宝书,晚清浙江潮州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胡瑗言行。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丁氏曾于咸丰年间采摭宋人著述中有关

  • 郁离子

    二卷。明刘基(1311-1375)撰。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省)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于是刘基回

  • 安禄山事迹

    三卷。康姚汝能撰。姚汝能曾任华阴县尉。生卒年不详。本书上卷记安禄山出生至受玄宗宠遇事,起长安三年(703),迄天宝十二载(753);中卷记天宝十三载安禄山蓄谋叛乱到从范阳举兵叛乱事;下卷记安禄山称帝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