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游记述

西游记述

一卷。明袁宏道撰。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间进士,官吏部郎中。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著有《袁中郎全集》清四库存目。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强调抒写“性灵”。作品真率自然,内容多写闲情逸致。袁宏道游记最多,往往失之纤琐,独是记简净。篇中记游杭州西湖,清晨,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阳下的西湖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情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深得游趣。

猜你喜欢

  • 陶诗析义

    二卷。明黄文焕(约1636前后在世)撰。其生平详见《诗经考》辞目。是书为黄氏狱中所著,主要内容是评论陶渊明之诗。前有作者自序。其析义分为:“练句练章,不专平淡”;“忧时念乱,不徒隐逸”;“理学标宗,圣

  • 襄如堂四书字体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为认场认清题字。为免犯规例起见,因就《裹如堂坊本》所辨四书白文中字体,摘录若干,均依字典校正,注明可从可不从。其中有不尽载者,也可依类而得。与通行临文便览

  • 礼经补证凡例

    不分卷。附容经类纂凡例,无卷数。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清光绪进士。历任龙安、绥安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等职。曾师事王闿运。专治今文,其学凡六

  •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

  • 摄山佛教石刻补记

    一卷。清代向达(生卒年不详)撰。作者重游摄山,观察审视尤甚,发现前作《摄山佛教石刻小记》遗漏之处很多,故作补记,以详前作。《摄山佛教石刻补记》一书,分论千佛严,以及摄山舍利塔的种种问题。于千佛严部分,

  • 卦本图考

    一卷。清胡秉虔撰。秉虔字春乔,安徽绩溪人,嘉庆进士,候选知县。此书卷首有自序,序云:“汉儒解易,多云此本某卦,云此卦本某,今依之,命曰《卦本图说》。”书中所据皆出自李鼎祚《周易集解》,唯中孚引李挺之说

  • 针灸大成

    见《针灸大全》。

  • 尚书郑注

    十卷。本书为清人孔广林辑本。孔广林字丛伯,生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官太常博士。本书卷首有孔广林自序以及张海鹏后序。孔广林在自序中称,郑玄注“三礼”,都以每篇为一卷,故目录云,凡著“三礼”七十二篇。大概

  • 北山律式

    二卷。宋叶梦得(生平详见《春秋传》)(1077-1148)选。二十卷辞目。《春秋传》俱有麟台故事,编前有梦得序,称致道《北山集》四十卷,既为之序。人皆知致道之文,而不知其诗。即知其诗,亦仅知其古风,而

  • 武夷杂记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