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衡山县志

衡山县志

①六卷。明刘熙修,何纪纂。刘熙,南昌人,曾任衡山县知县。何纪,马平人,曾任衡山县教谕。民国十三年(1924)邑人康和声于京师图书馆见明弘治元年所修《衡山县志》,手抄携归湘垣,适同邑赵恒锡长省政,见而叹赏。以衡为故籍,不可使之无传,亟促之复校重印,资助其成。《衡山县志》弘治元年(1488)刻本。此志以衡山为五岳之一,记述甚详,较为得体。然其以星野列诸建置沿革之首,疆域则图考阙如,宦迹仅列职名而不记事实,均不符志例。其门类则杂乱无章,疏漏尤多。该志尚有民国十三年(1924)衡山康和声铅印周镗续刻本流行于世。② 五十五卷,首一卷。张富业修,林拱榆等纂。张富业,武宁人,曾任衡山县知县。林拱榆,衡山县人,举人,曾任江南盐城县知县。衡山县志创修于明代,流传极少。迄清康熙初邑令王家贤重修,后又有葛亮臣等续修。此志则为续葛志而作。《衡山县志》道光三年(1823)增刻本,共五十五卷首一卷。目类依次为星野、图考、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户口、田赋、水利、城池、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祠庙、风俗、兵制、屯田、边防、驿传、铺递、苗瑶、武功、屯练、寺观、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榷政、矿政、蠲政、职官、选举、封荫、政绩、人物、列女、隐逸、流寓、仙释、方技、古帝王、故宫、陵墓、僭窃、艺文、典籍、金石、物产、祥异、杂识、外纪。此志卷首图说颇精审。其星野考证翔实,所绘翼珍及朱鸟七宿诸图,于衡县亦称允当。旧志对于建志沿革,皆相应谓衡山为古糜子国,不无错谬。此志则博稽湖广、湖南两通志及府志而订正之,具有卓识。其古迹辨禹碑之误,考证有据,尤为有裨史实之作。艺文搜录宏富,为全书之冠。惟以清之诰敕及历代宸翰、祭文列首,则颇失芜杂。③ 四十五卷,首一卷。李惟丙修,文岳英、旷学熊纂。李惟炳,琴水人,曾任衡山县知县。文岳英,邑人,曾任户部主事。旷学熊,邑人,候选训导。《衡山县志》光绪元年(1875)刻本。此志特详图考,其衡山专图,尤为精当。旧志祀典归祠庙,田赋并载书院、义渡、寺观等均不符体例,此志则纠正其失。其增典祀、积储、拯恤等目,删苗瑶、边防、茶法、钱法、木政、矿厂等空名,亦具卓见。所为叙述,皆简明扼要,为湘邑志中之佳作也。

猜你喜欢

  • 星命总括

    三卷。辽耶律纯撰。耶律纯其人不详,亦不知是否实有其人。古代术数家认为人的命运常同星宿的位置及运行有关,故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成八字,按天星运数,附会人事,推算人的命运,称为星命。本书即为专讲

  • 火攻挈要

    三卷。旧题泰西汤若望授,焦勖述。汤若望(1591-1666),德国传教士。明天启二年(1622)来华。崇祯初,日食失验。徐光启上言修改历法,汤若望被征入局,掌推算。在京时也为明廷监制西式火炮,传授火器

  • 于野集

    七卷。清王原(约1703前后在世)编。王原初名深,字仲深,号西亭。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知茂名县,有惠政,官至工科给事中,因直言降职归。学以濂洛为宗,著有《学庸正讹》、《

  • 书斋夜话

    四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精通易学及道家学说,著有《读易举要》、《月下偶谈》、《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席上腐谈》、《阴符经注》、《元学正

  • 春秋心印

    十四卷。明郑銶撰。郑銶,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中由贡生任青田县训导。该书取宋人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作的提要,推广其门目,按类摘取《春秋》经传文字,疏列于下,并杂引诸儒之说,断以己意。卷首列有《春秋

  • 杜诗会粹

    二十四卷。清张远(约1692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迩可,萧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中,由贡生官缙云县教谕。朱彝尊《曝书亭集》有《送远之桂林》诗,即为送其之作。著有《蕉园集》、《梅庄集》等。本书

  • 汉书辨疑

    二十二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钱大昭,大昕弟,字晦之,一字竹庐,江苏嘉定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十八年(1813)卒,七十岁。学识博远,能实事求是。《汉书》多古字古言,钱大昭对《说文》训

  • 两周金石文韵读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王氏据夏炘古韵二十二部,收集周代金石铭文四十余篇,以其中用韵之例,作为古韵二十二部之旁证。是编刊入《王忠悫公遗著》。

  •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

    二百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书。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布衣袭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乃先后诏工部侍郎周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重修,相续成书。该书所载史事上起帝尧元载甲辰,下迄

  • 晏子春秋校勘

    三卷。清黄以周(详见《礼书通故》)撰。此书为《晏子春秋》校勘记。黄氏据吴鼒所刊《晏子春秋》及卢文弨《晏子春秋拾补》,参校孙星衍刻本及凌澄初,梁处素、孙颐谷二校,参考了王念孙《读晏子春秋杂志》、洪颐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