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荣昌县志

荣昌县志

①四卷首一卷,清许元基纂修。许元基,武进人,曾任荣昌县知县。荣昌县志,创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县令史彰。史氏任县令时,荣昌县十分贫困。县城内,大都是颓房陋屋,县衙也是上漏下淤。史氏奉旨修志,召士民询之,皆曰兵燹之余,即衣物亦鲜存,更无人藏典籍。遂召耆老,叩以名人胜迹,则均曰幼即逃避远地,都不复记忆。史竭力搜编,历尽艰难,方得以修成邑志一部,兹编为续史志而作。《荣昌县志》乾隆十一年(1746)刻,二十九年(1764)增刻本,共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考。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城池、公署、仓廪、田赋、户口、盐政、驿站、铺递、坛庙、寺观、古迹、山川、关梁、风俗。卷二,职官、选举。卷三,名宦、人物、忠义、孝友、节烈、仙释。卷四,艺文。虽简,叙次乃井然有法。艺文不多,但所载名媛朱怀琼等人诗,均清新可诵。此志尚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增刻本和嘉庆二年(1797)增补重印本刊行于世。② 二十二卷,清施学煌、谢金元修,敖册贤纂。施学煌,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荣昌县知县。谢金元,字乾初,乐山人,廪贡。敖册贤,邑人。荣昌县志自县令史彰、许元基先后纂修后,同治四年(1865)县令文康重修。兹编则为续文志而作。《荣昌县志》光绪十年(1884)刻本,此志分门别类与他忐无殊,而更加切实了当,言必有物。通观全书,优点有三:一曰选材精当,不像一些志专载稀奇古怪之事,耸人听闻,滥竽充数。二曰稽查精细,不像一些志山川道里东西互易,科名仕宦则庚甲多误,人物多冒说堪虞,言行又传闻失实。三曰文笔优雅流畅,既不作拘迂之谈,又不为诡激之论,其所蕴固有出于文章之外者,然皆不负前哲。尚有光绪二十年(1894)再增刻本。

猜你喜欢

  •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

  • 图绘宝鉴

    五卷。附《图绘宝鉴续编》一卷。元夏文彦(生卒年不详)撰。夏文彦,字士良,号兰渚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夏氏嗜古精于绘事,为杨维桢所称。据陶宗仪《辍耕录》曰,其家多藏古物,罕有其

  • 孟子杂记

    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生平详《易象钩解》条。宋代以前,孟子仅列于儒家。《史记》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十数语,叙其生平事迹至为简略。明薛应旗撰《四书人物考》,始采撷他书,以为补传。但薛氏不长于考证,舛

  • 玉芝堂谈荟

    三十六卷。明徐应秋(生卒年不详)撰。徐应秋,字君义,号云林,衢州西安(今属浙江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骈字凭霄》、《玉芝堂谈荟》等。此书三十六卷,内容多为考证之

  • 明太祖文集

    二十卷。明朱元璋(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

  • 淳化法帖

    十卷。宋太宗敕王著摹勒。王著,生卒年不详。字如微,授隆平主薄,官太宗侍书,殿中侍御史。善攻书。宋太宗曾购求古今书迹。让王著辨精识微,确定为法帖十卷,并摹勒上石,便是《淳化法帖》。唐《弘文馆帖》只是摹刻

  • 可经堂集

    十二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乾隆年间赐谥忠懿。著有《可经堂集》。该集凡十二卷。共分十五类,包括疏、诗

  • 说文检字

    二卷,《补遗》一卷)。清毛谟(生卒年不详)撰。毛谟字谔亭,号吟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四年(179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是书系为后学翻检《说文》而作,汇集《说

  • 番禺县志

    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总纂。常德,满洲正黄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1774)番禺知县。檀萃(?一1802),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今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2)进士,在云

  • 鸣沙石室佚书续编

    四种,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此丛书收释、道、摩尼,景教著作各一种:《姚秦写本大云无想经》、《唐写本老子化胡经》、《唐写本摩尼教规》、《唐写本景教三威蒙度赞》,均为敦煌石室残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