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荆门直隶州志

荆门直隶州志

①三十六卷,清王树勋修,廖士琳纂。王树勋,江苏江都人,监生,官荆门直隶州知州。廖士琳,湖北汉阳人,嘉庆三年(1798)副榜。荆门,故隶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直隶州。州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知州舒成龙修后,至嘉庆中叶将及六十年,旧志版本漶漫,残缺不全。王树勋至,以前志体例井然有条,为邑中巨典,本不可废,因年代久远,新事层见叠出,无由记载,恐年久事淹而无闻,遂为续修。并以修志为急务,延廖士琳主纂事。《荆门直隶州志》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全书三十六卷,起沿革,讫文苑。此志体例一遵前志,分卷类目皆相同,仅续其新事,补阙遗,于前志旧文,力存故璞,不因续修而增损。王树勋自序:采辑旧文,仍其旧,增其新,事无巨细,无不纲举目张,既不没前人考究之苦心,又可供后人追溯之取证。此论甚当。前志黜文尚质,文词简约,王树勋继之,宗其体例,仿其文笔,名符其实为续修,二者相得益彰。② 十二卷,首一卷,清恩荣修,张圻纂。恩荣,字华甫,汉军镶白旗人,进士,官荆门直隶州知州。张圻,浙江海宁人,举人。荆门州志,自乾隆初舒成龙修后,嘉庆十四年(1809)王树勋继纂,咸丰九年(1859)黄昌辅再辑,百余年间,志已三修。至恩荣莅任,正值兵燹之后,百姓复归故土,又值物庶年丰,一派太平景象。郡人皆思以志,适张圻来此地,遂为主修志事。《荆门直隶州志》同治七年(1868)明伦堂刻本。共十二首卷,首一卷,为卷首宸翰志,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政典志,卷四戎制志,卷五祀典志,卷六祠宇志,卷七职官志,卷八选举制,卷九人物志,卷十列女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杂录志。此志距前志仅十年,不论旧迹新事,皆已备见乾隆嘉庆咸丰三志,故无须再事采访。恩荣于此志别创新例,合三志为一书,择善录,弃杂乱无补于事者,收集大成之效。又别创祠宇列女二志,则鉴于舒、王各志,多以祠庙附于坛壝,武庙附以学校,难免混淆,故特立祠宇志载之。列女一志,旧志原名贤节,此志则易新称。该志复缕析若干门,使贤寿贞孝贞烈,各以类入传。较之旧志,不仅名异,实也不同。此志修于诸志之后,能别立新义,不落前人窠臼,也为不易。

猜你喜欢

  • 崇川咫闻录

    十二卷。清徐缙、杨廷撰同辑。通州,宋代为崇州,又名崇川,至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直隶州,泰兴、如皋、海门乡隶属之。此篇沿用古名崇川,名咫闻录,意为逊于志。以十七录一表而志,踵于乾隆志之后。全书共

  • 历体略

    三卷。明王英明(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

  • 今白华堂诗集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 注疏考证

    六卷。清齐召南(1703-1768)撰。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今天台县)人。幼称神童。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授庶吉士,再大考,为一等一名,授内阁学士,累官至礼部侍郎,坐罪削职。所著还有

  • 春秋图说

    无卷数。不著撰人。此书掇取宋人杨甲《六经图》中的部分,摭拾冯继先、苏轼、郑樵诸家之说,厘为一书,列目一百二十二,卷首为十二公年谱;中间是列国世次、舆地山川名号及《经》、《传》所载名物典故,皆有图说;卷

  • 春秋穀梁传郑氏说

    一卷。晋郑嗣撰,清马国翰辑。郑嗣的生平事迹不详,其撰述也不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而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有所征引,共二十节。据范宁自序,知郑嗣为范宁父范汪的门

  • 惜抱轩尺牍

    八卷。清姚鼐(详见《惜抱轩全集》)撰。陈用光(1768-1835)录。陈用光字硕士,一字实思。浙江新城(今富阳)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陈用光系桐城古文大

  • 黄子年谱

    一卷。清洪思述。洪思字浩士,号石秋,明清之际福建龙溪(今龙海)人,与其父洪图俱为谱主黄道周(详见《黄忠端公年谱》)门人。洪思曾收道周遗书,为道周及其夫人蔡氏作传,又编成此谱。谱中所记与庄起俦编《黄忠端

  • 名媛诗话

    十二卷。清沈善宝(1808-1870?)撰。生平详见《鸿雪楼初集》辞目。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鸿雪楼刊本、卷首有“受业宗康俞德秀,完颜佛芸保校字”字样。并有作者所作自序。书后有陈光亨所作跋语。

  • 春秋正业经传删本

    十二卷。清金瓯撰。金瓯字完城,一字宁武,浙江秀水人。此书系专为科举而作,书名中“正业”一语即指举业,因此,作者将《春秋》经文中不宜用来命题的文字尽行删去,所以又称为“删本”;至于“传”这部分,其内容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