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馆集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集前蒋孟育序称:“一葵先有《豫章集》及《画脂编》行世。”今二书未见传本。其自序二篇,亦在此书中。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集前蒋孟育序称:“一葵先有《豫章集》及《画脂编》行世。”今二书未见传本。其自序二篇,亦在此书中。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美〕方法敛(Frank H.chalfant)摹,白瑞华(Roswell S.Britton)校。线装,一册。方法敛,美国人,曾与英人库寿龄同为山东潍县牧师。当殷墟甲骨初出土时,他们二人合购殷
一百六十种,一千七百卷。清阮元(1764-1849)编辑。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后为
一卷。明黄省曾(详见《西洋朝贡典录》条)撰。此书杂论治乱之理,共一卷、三十条。每条引诗二句为证,完全模仿韩婴《诗外传》的体例,因此取名《拟诗外传》。书中皆为感时发议之语。此书有《百陵学山》本、《学海类
八卷。明吴宗周编。吴宗周,字子旦,号石冈,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临江知府。本书辑其先世以来之诗,始宋迄明。书中编者自序称,以先人之作为内集,外人所赠为外集,附以
十五卷。宋汪藻撰。(生平事迹见《浮溪集》)(辞目)。此集乃明胡尧臣刊,至于何人所编则无可考。所载仅诗文八十五篇,未能尽窥全豹,但所载多为诗文中精华,颇足以资讽诵。昔欧阳修有《文忠全集》,而又有《欧阳文
①八卷。明朱东光修,侯一元纂。朱东光字少龙,浦城人,进士,隆庆三年(1569)任平阳县知县。此志为隆庆五年(1571)修,抄本。未分卷册,有目录,目次为图、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城池、公署、学
一卷。清刘鹗编撰。刘鄂,详见《铁云藏龟》条。封泥开始在四川发现后,道光壬午(1822)年间,沽人赉至北京,大半坏裂。刘喜海、龚自珍各得到数枚。刘鹗所藏封泥,大概是来自山东。《铁云藏封泥》,一卷,共收封
① 六卷。清惠栋(详见《周易述》)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
五卷。明冯士骅(生卒年不详)撰。士骅字仲先,一字大蘧,古吴(今江苏苏州)人。据该书卷首自序,可知土骅大约活动于明天启、崇祯时。《春秋三发》也是为科举制义而作。元代考试鉴于《春秋》一经,可以出题的不过七
三卷。张必刚撰。张必刚,清雍正前后潜山(今属安徽省)人,另撰有《舟行记》一卷,收《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五帙。《奥衍新书》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