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边纪略
不分卷。清史致康撰。史致康,字叔平,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丰台)人,生卒年不详。历任四川珙县、仁寿、成都等县知县,后擢为同知,兼署嘉定府事。此书叙史致康办议边务情况。史氏认为,办理“夷务”为政在人,编联保甲是最重要的措施。故其所至皆以编联保甲、厘定条教为急,继之以添修碉寨,联各地弁兵团勇,以兵勇著声威,剿而后抚,以此来勘定边患,并收正人心,端风俗之效。是书为史氏历年公牍,汇辑成篇。有刻本行于世。
不分卷。清史致康撰。史致康,字叔平,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丰台)人,生卒年不详。历任四川珙县、仁寿、成都等县知县,后擢为同知,兼署嘉定府事。此书叙史致康办议边务情况。史氏认为,办理“夷务”为政在人,编联保甲是最重要的措施。故其所至皆以编联保甲、厘定条教为急,继之以添修碉寨,联各地弁兵团勇,以兵勇著声威,剿而后抚,以此来勘定边患,并收正人心,端风俗之效。是书为史氏历年公牍,汇辑成篇。有刻本行于世。
三十卷。宋邵博(?-1158)撰。邵博字公济,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曾官右朝奉大夫,秘书监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及知州等职。书成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是续其父邵伯温《闻见前录》而作,故名“后录”。《前录》所
十卷。清代范家相撰,叶钧重订。叶钧程乡(广东梅县)人,乾隆年间乡试第一,官直隶知县。本书前有韩封作的序言和叶钧自序,后有罗春和范家相原序及李士祯所作书跋。范家相编撰的《三家诗拾遗》,《四库全书》已著录
四十卷。明张云鸾(生卒年不详)撰。张云鸾字羽臣,号泰岩,无锡人。此本采五经及《周礼》、《孝经》之语,分门排次。共分为七十二类,分上下二集。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学术两端。上集为经济,下集为学术。观其目次
三十六卷。明徐应秋(生卒年不详)撰。徐应秋,字君义,号云林,衢州西安(今属浙江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骈字凭霄》、《玉芝堂谈荟》等。此书三十六卷,内容多为考证之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字牧石,号堂,华亭(今上海)人,康熙间进士,官编修,坐事罢归。喜收藏书,著述甚富,尤工诗,著有《堂集》,能别开生面。其幼时爱诵《次山集》,读其所铭浯溪山水,心神向往、康熙五十
三卷。明汪机(详见《针灸问对》)撰。此书为汪氏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析,阐释运气主病、证候、治法等,附以歌诀和图示,其中发明甚多。汪氏认为治病当以脉证为主,需辨证施治,而一味拘泥于“司天在泉”
四卷。明夏宏(1436-1465?)编。夏宏字仲宽,安徽当涂人。官至将仕佐郎松潘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官。请老后居蜀不返。此诗集皆七言律诗,集唐人诗句为之。前人亦曾集唐人诗句,而且篇幅不少,但皆不得唐人之
一卷。清胡泉辑。胡泉生平事迹见《经说弟子记》。胡泉根据王阳明《传习录语录》辑出《经传弟子录》之后,又取集中书一百五十篇为《经传弟子录》作疏证。此外如序、记、说、论、书,以及某卷中有援据经语者,除已经在
一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参与纂修《清史稿》,著有《抱润轩文集》、《毛诗学》等。是书为马其昶所撰《三经谊诂》之一,自序谓“孝经为圣人已乱之书”,用以“
一名《水田居激书》二卷(《四库提要》作无卷数)。明贺贻孙(详见《诗触》条)撰。此书二卷,二十三篇。自称“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记而述之,”名以《激书》。内容多为愤世疾俗之谈,且证以近事。有的则举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