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粤匪纪略

粤匪纪略

①一卷。清姚宪之(?-约1857)撰。姚宪之字涤山,浙江余杭(今临平镇)人,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咸丰三年(1853)升宁阳知县。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他根据《黄生才供词》、《邸抄》,再参以见闻成书,题为《粤匪南北滋扰纪略》,叙事到当时李开芳退守冯官屯。咸丰五年(1855)二月,姚宪之调任莱阳知县,继续编写,年底结稿付刻,题名《粤匪纪略》,内容叙述到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在冯官屯失败,以及这年十月长江战场的情况。书中记述太平军进入湖南前的情况多有失误,自湖南以下情况大体属实。该书有北京图书馆藏《蛮氛汇编》抄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山东近代史资料》第一分册节录本。②一卷。清萧盛远撰。萧盛远生卒年和籍贯均不详。他原为江西莲花厅照磨,后随和春由广西至江南大营,办理文案,保至监司大员,任安徽庐凤道道员,是清政府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的重要幕僚。同治二年(1863),他以十年经历及见闻著成此书,并呈曾国藩。该书记事起道光三十年(1850),迄咸丰十年(1860),包括这期间的永安、武昌之战,南京、扬州、镇江、上海之战,黄河流域及长江上游之战,江南大营两次溃败和太平军克苏、常等,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清军绿营兵对抗太平军的过程。其中太平军永安突围、攻克武昌、二破江南大营的经过,以及和春陷庐州的战事,多为它书所不载。由于萧盛远几次被参奏撤职,官场失意,所以书中对绿营将领以及和春多所暴露,有助于人们了解统治集团的内幕。该书有北京修绠堂藏抄本,《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据以收录,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③一卷。清张晓秋撰。张晓秋生卒年不详,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该书成于咸丰五年(1855),记述太平天国人物、官职、钱粮和各项制度等。书中分二十三小目:逆首、从逆、军制、贼众、女众、贼粮、火药、城守、贼营、水战、陆战、水营、土营、木营、织营、贼情、冠服、杂制、贼目僭名、贼目杂职僭名、洪逆处贼目、杨逆处贼目、陷江宁时十二僭丞相等。附录有:各省义民谋同应未成被害录;记夏家铣草四海之内有东王诗。该书是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重要资料,有咸丰五年(1855)稿本。

猜你喜欢

  • 汉西域图考

    七卷。清李光庭撰。李光庭(1812-1880)。字著道,号恢垣。番禺县(今广州市)人。少岁读书,精于史学、地理。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生。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二年(1852)成进士。官吏

  • 叙州府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麟祥修,邱晋成纂。王麟祥,字星生,山西浦州人,进士,曾任叙州府知府。邱晋成,字云帆,宜宾人,光绪优贡,曾任江安训导。叙州府志,始修于明周文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州何

  • 南宁府志

    五十六卷,清苏士俊纂修。苏士俊,字丛先,江南山阳(今江苏淮阴)人,保举,乾隆四年(1739)莅任南宁府知府。旧志创修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郭楠,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府方瑜续修,康熙十三年(1

  •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

  • 重刻宋本十三经注疏

    四百一十六卷,附校勘记七十二卷。此书目录后有阮元记,书末又有胡稷记,是阮元在江西做巡抚的时候刻于南昌的。阮氏家藏有宋十行本十一经注疏,缺《仪礼》《尔雅》,遂以黄丕烈所藏北宋刻此二经单疏本补足之,又取胡

  • 群书会元截江纲

    三十五卷。不著撰人的姓名。首题太学增修。中有淳祐、端平年号。大概为理宗时程试策论之本。前面有至正七年,东阳胡助所作的序。因此,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就认为是胡助所撰,这是不对的。此书共分六十五门,每门下

  • 离骚注

    ① 一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新城人。卷首有屈原像,隶书题“三闾大夫”四字,右署“大德九年(1305)八月二十五日吴兴赵孟頫画”,左书“止园摹写”。《离骚》题下有题解一段,

  • 洗冤集录

    见《洗冤录》。

  • 乖庵文录

    二卷。秦树声(1861-1926)撰,秦树声,河南固始人,字幼衡、石衡,号乖庵,光绪进十,官至广东提学使,民国成立,任清史馆总纂。据“文录”自序云“年未逾三十,誓不读齐、梁以下书,”“文录”收寿序七篇

  • 天马山房遗稿

    八卷。明朱浙(1486-1552)撰。朱浙,字必东,号损岩,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湖广道监察御史。著有《天马山房遗稿》。是稿为朱浙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年间刊刻行世,共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