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等音声位合汇

等音声位合汇

二卷。清高奣映编。高奣映字雪君,姚州(今云南姚安县)人。是书取马自援《等音》、林本裕《声位》,合纂为一书。马自援又名盘什,张祥晋《七音谱》卷一谓马氏是云南霑益州(今云南沾益县)人。方本恭《等子述》也说他是“滇中人”。大概马氏原籍为陕西米脂,后移居云南。马氏主张用“正音”作图,他说:“是集惟用正音……欲知何者为正音,五方之人皆能通解者,斯为正音也。”“图中所书之字多按《正韵》。”可见《等音》与《洪武正韵》关系密切,其所谓“正音”乃“中州之正音”。是书以二十一纽统十三韵。其二十一纽为:见溪疑端透泥帮滂明非微精清心照穿审晓影来日。马书保留“疑”母,他说“疑”母“略与影母相同,其声似有似无。”“此母于宫商二音之内则另有其声,与泥、影二母实万万不同者也。虽与角徵羽三音之内与影母之声相似,其于泥母则万有不同者矣。此母盖呼之以‘移’不得,呼之以‘泥’亦不得,而实若‘移’‘泥’之二合音者也。”马氏称合口呼字为“”,称开口呼字为“商”,称齐齿启口呼字为“徵”,称撮口呼字为“羽”,称闭口混呼字为“角”。按其“宫商二音之内则另有其声”、“于角徵羽三音之内与影母之声相似”的说法,可知“疑”(〔η〕)在开、合口字中还保存着,在齐、撮呼字中则已消失,与熊忠《古今韵会举要》基本相同,与《蒙古字韵》亦有近似之处。马氏谓“疑”母为“移泥之二合音”可能没有根据。马氏分十三个韵部,他说其“十三韵与《华严》十三韵相合”,“前人分韵多寡不一,今援仅以天下之音按五音共并成一十三韵,使归于正,以合十二律及闰月之数。”其分韵大体与《五方元音》相近。他批评《洪武正韵》分韵云:“并成七十六韵可谓革繁而从简矣。但其间犹有当为一韵而误分为数韵者,如平声先之与删寒覃盐,东之与庚,真之与侵,萧之与爻,支之与齐、鱼是也。”马氏十三个韵部、每部各分五音,该有韵母六十五位,但有些音没有韵母,实际只有四十三个具体韵母。马氏分声调为平、上、去、入、全(阳平)五类。此书各图的排列法有特殊之处。它首先把韵母按宫商等分为五大类,一类之中则按声调的不同列图。声调又系以宫商之名。各图之内横列二十一纽,以见溪等为标目,上面注明“喉”“牙”等,纵列十三韵,纵横交会处,有字者表出之,无字者以一号表示。全书共分二十五图。《声位》作者林本裕,字益长,本辽东人,生长于云南。他认为字音“各有分位,而不可移”,“有其声即有其位”,所以称本书为《音位》。他对马书有所修正。亦分声调为五类,唯认为“两平分列首尾,中夹三仄,殊不自然,亦似是而非”,所以改从方以智,称为开、承、转、纵、合。林氏亦分十三韵部,但对马氏有所修正。林氏将入声韵分为五部,归字与马书略有不同。林书在马书二十一纽基础上又增多四纽。列图原则是调统呼,与马书相反。全书亦分二十五图,列字与马书略有不同。总之,《声位》与《等音》的关系十分密切,林书对马书有所修正。《等音声位合汇》刊入《云南丛书初编·经部》。

猜你喜欢

  • 靖江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叶滋森修,褚翔书纂。叶滋森,福建闽县人。廪贡生,光绪元年(1875)复知靖江县事。叶氏在任期间,邀邑人褚翔等诸儒纂修邑志,越十月而书成。考邑志正德年间知县事殷云霄始为志,嘉靖四十四年

  • 文端集

    五十三卷。清张英(1637-1708)撰。张英字梦敦。安徽桐城人。康熙时诗文家,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至礼部侍郎。康熙三十八年授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谥文端。著有《易

  • 周礼释文问答

    一卷。清辛绍业撰。辛氏另有《周官旁求》一书,已著录。翁方纲主持重校卢抱经所校之《经典释文》本,辛氏分得《周礼》部分,因成此书。书前有辛氏自序。是书仅完《天官》,以下未见。然自序中言有《地官》“如此”条

  • 尔雅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十篇,今本只存十九篇,篇数有差。其原因各有解释,清翟灏《尔雅补郭》疑古本当有《释礼》一篇,与《释乐》相次,《祭名》、《讲武》、《旌旗》三章,即《释礼》之残文,今阑入《

  • 赵氏连城

    十八卷。明赵世显(生卒年不详)撰。赵世显,字仁甫,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梁山县知县。此书中分三种,一为《客窗随笔》六卷,前有孙昌裔序。一为《芸圃丛谈》六卷,前有谢肇淛

  • 尚书集解

    二十卷。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道人、退道人等。益都(今属山东省)人。因其家世隶上林苑籍,故自称北平人。清代著名学者。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兵科给事中

  • 翼駧稗编

    八卷。清汤用中撰。汤用中字芷卿,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从该书卷二内容可知他是赵翼的外孙。该书为笔记小说,仿《阅微草堂笔记》笔法,分条记事,涉及名人轶事、乡里传

  • 内务府堂续纂现行则例

    四卷。清奎俊等奉敕修。奎俊,满洲正白旗监生,官至山西、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吏部尚书。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一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佩带印钥而列衔是书之首。是书第一卷为建置衙门、添裁员役、堂司三

  • 孔颜孟三氏志

    六卷。明刘浚(生卒不详)撰。刘浚,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成化年间(1465-1487)曾做过邹县教谕,邹县,孟子故里,使刘浚得以考订孔子、颜回、孟子的世系、事迹以及历代褒崇诸典等,

  • 明堂图说

    一卷。熊罗宿(?-1931)撰。罗宿,字绎元,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市)人。光绪丙申(1896)丁巳(1905)间以高材生从善化皮锡瑞于章门景陆堂讲经。皮氏因党禁被黜离国,罗宿也浪迹日本。是书以《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