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汇订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离骚汇订》、《屈子杂文笺略》,为王氏研究《楚辞》专著。此二书曾合为一书,名为《楚三闾大夫赋》,王氏自题云:称三闾大夫,不称屈子,是“昭其职也”,不称“词”,因“楚词”包括宋、景等作品,“非屈子之专书也”。不称词而称赋,是“从《汉志》也”。可见是突出屈原及其作品的地位。《离骚汇订》四帙。一帙为卷首,其内容有:王氏自序,屈子三闾大夫赋总题,汇订目录,楚三闾大夫像及四言八句像赞,离骚汇订姓氏(王逸、洪兴祖、朱熹、徐焕龙、林云铭、朱冀),小论,司马迁《屈原列传》,沈亚之《屈原外传》,贾谊《吊屈原赋》,离骚白文(有注音、分三段),汇订正文,《书离骚后》,《读离骚有感》七绝二首,六帙后有总跋。二、三、四帙释《离骚》正文。称《汇订》,即对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徐焕龙《屈辞洗髓》、林云铭《楚辞灯》、朱冀《离骚辩》加以汇订,间采六家之说,在按语中抒发己见;对林朱二家,拨正尤多。有时只引诸家言,不写按语。五、六帙为《屈原杂文笺略》,收录《离骚》之外屈原诗作(但《九歌》合二湘、二司命各为一篇),二招不划为屈原作品。《笺略》有序,各篇有题解,篇末有《总论》一段。此书明显特点是精于文义阐发。对《离骚》篇章结构的理解比较切实深入。如将全诗分为三大段及限定起止处(“岂余心之可惩”以上为一段,“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以上为二段,至尾为三段),广为今人所采用。对求女一段分为三节,并且揭示三节间的内在联系,颇合诗义。对于林、朱的文义错误阐发,能深入拨正,令人信服。对于诗句能前后联系加以诠释,如释“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能紧承上文分析,使文义不至割裂,又令读者看清诗人思想感情发展脉络。在文字训诂上,也有超越王逸、洪兴祖、朱熹之处。如“瞻前而顾后兮”,王逸注为“前为汤禹,后为桀纣”,朱注“前为往昔之是非,后谓将来之成败”,王注谓“只是往古今来耳”,更为合理。此书失误之处也极明显。如说《天问》是楚人哀痛屈原,因而从颓垣断壁间汇余编次,其中不无遗漏,而后人强为联络照应。此纯属臆测;称《远游》不及南方,也不符原诗实际;在字句训诂上也有穿凿不通之处。如解“理弱而媒拙”句,认为屈原是以贞而不字之淑女喻隐而不仕之高人,劝其出仕,天下莫强于理,何必患其强弱。诸如此类,犹如呓语。版本有:《离骚汇订》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原刊本,清华大学藏。《屈子杂文笺略》康熙六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乾隆间修版印本,北京师范大学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雅书局丛书》本。题为《屈子离骚》三卷、《杂文笺略》二卷。

猜你喜欢

  • 蠛蠓集

    五卷。明卢楠(约1535年前后在世)撰。卢楠,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县(今属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恃才傲物,忤县令,被诬论死,幸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著有《蠛蠓集》

  • 易经详说

    无卷数。清冉觐祖撰。冉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改庶吉士。该书兼用程《传》、朱熹《本义》,认为朱子分象占,程《传》说理,二书不可偏废,所以兼取二家之说,写时低一格以别于经文。又采

  • 书目长编

    二卷。清邵瑞彭撰。邵瑞彭(约1878-1948),字次公,浙江淳化(今属浙江金华)人,目录学家。长期从政为官,因其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与学界学者交往密切,著述很多。《书目长编》是他与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目

  • 淳化法帖

    十卷。宋太宗敕王著摹勒。王著,生卒年不详。字如微,授隆平主薄,官太宗侍书,殿中侍御史。善攻书。宋太宗曾购求古今书迹。让王著辨精识微,确定为法帖十卷,并摹勒上石,便是《淳化法帖》。唐《弘文馆帖》只是摹刻

  • 明世说新语

    八卷。明李绍文撰。李绍文,字节之,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1596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是书全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三十六门亦仍其旧。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自明初迄于嘉隆。前有释

  • 说苑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第二十三种。其校《说苑》,取宋本、元本、明楚府本,及孙志祖校订本,以校程荣本,正字大书,注其讹字于下。参用经、子、史注、类书,辑录佚篇于后,并与其所校《新序》相同,

  • 别本公是集

    六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生平详见《春秋权横》十七卷辞目。有《春秋传》《续谥法》其文集久佚,今始从《永乐大典》编次成帙。此本乃钱塘吴允嘉从诸书中搜辑而成。考《宋文鉴》尚有所作《续谥法》

  • 丛语

    十二卷。明吴炯(生卒年不详)撰。吴炯字晋明,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兵部主事、杭州府推官等。后乞假归,久之起故官。天启中累迁南京太朴寺卿。魏忠贤党人石三畏,追论吴炯党庇顾宪

  • 左传抄评

    残本二卷。明穆文熙(1528-1591)批辑。文熙字敬止,号少春,东明(今属山东省)人,嘉靖时进士,官至魏郡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副使。此书现存高丽刊本,可惜首尾都已残阙,今存仅第七、八两卷。据清代学

  • 经厂书目

    一卷。明内府刊。经厂,即内府刻经厂,以宦官主其事。书籍刊版,皆贮存于此。所列书目一百一十四部,详记其册数、页数、纸幅多少,等等。有汪如藻家藏本,“四库全书”著为“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