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补注

礼记补注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条)撰。此书专补陈澔《集说》疏略,间更订讹误,并涉及郑注、孔疏。前有无年月《自序》,称“使由蒙训而入经术,用意甚盛,惜学力殊未逮也”。其中如以“大夫之箦为床栈”;“非簟涂车为刻木为车、翦纸为车之类,上加涂画,非以泥为车”;“设拨为设披、设旐之类,非绋”;“老聃曰丘为惟师得呼其名,非有二人”;“周公践阼四字为结上文祔无此语,未必不居摄”;“椫杓为杯杓,非盥具;“奔则为妾为《礼》不备,非淫奔”;“史定墨为气色下,非墨画龟”;“妾祔祖姑为祔庙,非为壇以祔”;“泛扫为洒扫,非广扫”;“术有序术当为遂,不当为州”;“倨中矩二句为矩之直者曰倨,折而冲者曰勾,非微曲甚曲”;“虞筐为安四种八筐之筐”;“四制为即恩制、义制、节制、权制”。凡此或据成说,或备一义,足资参考。而“不离禽兽禽别本作走”,以为后人“妄加”,则此为卢植本。又“爨室为灶则此乃为垼人室,不用甸人掘坎,滇池为以铁为之,如鼎四足,则今所称池子。”未必即此。“瓦不成味之味,陈音洙郑注当作沫,为皆非。则《汉书·礼乐志》沫流赭,颜注云沫沫两通,沫者言被面如颒,从午未之未,音呼内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从本末之末,音亦如之。”肯定陈郑正确。又“设练而祔为祔于殡宫,则祔者付新死于先死者,自在宗庙,况上文明云祔于祖父”;“刍灵为结蒿为灵坐,则束草为人马。郑注不误,陈节马字,亦何致与俑无异”;“画宫为影坐,则画宫室之位。陈实本郑,当得记意”;“刎其人为斩割其人之木以为棺椁,则几于叟辞隐语,古人无此文法”;“九京为山名,应居卿切。则下文观平九原,明作原字”;“仂为三分之,则视十一为大,不得执《考工记》以例《王制》”;郊与祈谷为一时两事,则郊在冬至,祈谷在启蛰”;“王瓜为萆葜”,则近人黄黄以周《群经说》考定为“栝楼”;“烧灰为烧炭,则灰非即炭。《周礼》掌炭及氏分别甚明”;“元路之元不得为袗,则元袗色同。今日令轸字实误”;“大酋监之为大酋作句,谓兼用六物。监之乃谓酒官,则上文乃命大酋,将作何解?”“阴厌阳厌为镇禳,则厌之言厌饫,不得读作壓”;“罄于甸人为罄控罄折之罄,折其气而控制之,”则穿凿尤甚;“瓜华为瓜曰华之之华”,则树字不可通;“当夕为当夫之夕,则陈云当妻;承上妻不在言,即是此义”;“臂臑为胹亦作胹,则胹之言熟,于义难通。陈云臂脚犹今前脚”;“夏楚为楚即牡荆,多产楚地,故名。古者刑杖以荆,故字从刑”,则似荆公《字说》;“疏越为清越以长”,则与《记》意,以“朱絃”对说不合;”盐酪为杏酪之属”,则与盐字不圆融,不如从郑训“酢胾”为正;“使孺悲学士丧礼”,而疑《论语》不见“孺悲”,则不见在前,学《礼》在后;“君葬用輴”节,谓“輴与同,不与輇同。輇与輲诸书多混,輇可载柩,輇止可约。輴当作輲。国车应从王氏读如字。则輴车者声之误,国车者字之伪,或为为者字之借。者车之正名,輇者輲车之轮也”。黄以周《丧礼通故》辨证详核,李说皆似是而非。又“大社为中门内”。则《通义》明云“中门外”,中门外即库门外,孔疏正合;“岁既单为以三月为单月”,则近于隐语;“武宿夜为宿夜二字不连上”,言当“给事于凤夜”,则《记》文几不成义;《问丧》、《间传》、《三年问》“为皆小戴作《传》”;则小戴,只编辑,不闻作传;“赐灌为虐饮”,则《典瑞》“以灌宾客”,并非虐饮;”筮日筮宾为冠为己身,用筮不用卜,则内卦己身,外卦他人。”未详所据。再如“庶人之挚匹”、“士有有诔”、“华而睆”、“燔黍捭豚”、“蒉桴土鼓”、“饭腥”、“山出器车”、“鸨奥”、“达乡”、“却刃授颖”、“声成方”、“缀兆”、“建橐”、“午其众”等等。陈氏所释,非本郑,即本孔,或本王肃;而李氏好为疑难,殊嫌拘滞。“公叔木”,郑注“木当为朱”,此从世本;李以为非。“实于绿中,加伪荒”,郑注“绿伪为声之误”,最得;李以为与角帷通,而古字实不相通。“夏日暑雨”、“爵无及恶德”,郑注本确;李乃引《今本尚书》为说,不知其为伪古文。“袭莒于夺”陈音夺为兑,此从或本,并不以为地名。“迎猫”陈苏云语;“近于倡优所为”,亦引苏语,并非郑注。“大利小利,陈澔引《吕说》“利及天下”等语,并不以为大小禄。尤奇怪者“貍首为”节下,驳《吕说》以为原壤所歌,非诗;而“请奏貍首”下竟又隐袭《吕说》,实为矛盾。“纯而祭祀”,“纯”本训“皆”,李竟拘于今书作醇,认为《记》“不成语”。既叹李氏之不明,又叹伪古文误人之甚。其书颇可节取,善学者宜慎审选择。有钟氏重刊《函海》本。

猜你喜欢

  • 临文便览

    二卷。清张启泰(生卒年不详)编。启泰字仰山,山东嘉祥人。精鉴赏,工篆刻。是编上卷为《韵辨》,首有聊城杨绍和序,并冠以《敬避字样》、《应抬字样》、《磨勘条例摘要》。下卷为《字学举隅》,前有临桂龙光甸原序

  • 雪洲文集

    十四卷。明黄瓒(1455-?)撰。黄瓒,字公献,仪真(今江苏仪真县)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江西右布政使,历山东巡抚,终官南京兵部右侍郎。著有《雪洲文集》。此集系其子黄襄所编刻,凡十四卷

  • 诗原

    二十五卷。清顾大申(约1662年前后在世)编,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今属上海)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拔擢郎中,分司夏镇河道。大申将公费节省,筑镇城,设两湖书院,人皆

  • 四游全传

    见《四游记》。

  • 赏雪堂真迹

    四卷。未著刻者姓名。该帖皆为苏东坡书迹。其中第一卷收《秋柳吟》;第二卷收《天际乌云帖》、《次韵王晋卿送梅花诗》、《屏事斋居简》、《渔父破子》;第三卷收《武昌西山赠邓圣求诗》;第四卷收《祭黄几道文》、《

  • 禹贡释诂

    一卷。清孙乔年(见《古文尚书证疑》)撰。孙乔年所著书除《古文尚书证疑》以外,还有《尚书今文集说》、《五经释诂》、《三正考》等。此卷《禹贡释诂》,即为《五经释诂》之一种,原为手稿藏于家中,至其孙孙仝严始

  • 汗简笺正

    八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是书系考辨宋郭忠恕《汗简》的重要著作,很有参考价值。《汗简》为古文字汇编,征引古书七十一家,依《说文》部首分隶诸字。所征引古文诸书,今多不存,而所录古文字,虽与甲骨

  • 麋园诗钞

    一卷。清毛国翰(1772-1846)撰。毛国翰字大宗,号青垣,一作星垣,湖南长沙人。嘉庆间诸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裕泰任湖广总督,招致国翰于幕府,二十六年(1846)卒于署,年七十五岁。毛国翰

  • 春秋比

    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刺取《春秋》前后经文,分别部居。他以方苞《春秋比事》一书便于省记,删其繁复,订正舛误,以经证经,借以发挥经义。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

  • 艳云亭传奇

    二卷。清朱佐朝撰。佐朝字良卿,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与李玉、朱素臣、毕魏、叶时章等人友善。作有传奇三十多种,今存《渔家乐》、《朝阳凤》、《夺秋魁》、《艳云亭》、《乾坤啸》等十三种,以《渔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