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经考异补

石经考异补

二卷(传钞本)。清陈庆镛撰。庆镛字颂南,福建晋江人,道光壬辰年进士。此书上下二卷,首有咸丰二年陈氏记。上卷考孟蜀石经周礼》残碑,下卷考孟蜀石经《公羊传》残碑。据陈氏自记,是因为冯柳东(登府)《蜀石经考异》有《毛诗》,有《左传》,但却未见《周礼》、《公羊传》,遂用殿本校之,以补柳东之缺。上卷所考为《周礼》,自《玉人》注“璧男不言之者阙耳”起,至《匠人》经“其崇三尺墙厚”止,凡二百二十二条。下卷所考为《公羊传》,自《桓公六年》经“来也孰谓谓州公也”起,至《桓公十五年》经“公会齐侯”止,共十九条。两卷总计二百四十一条,足可与冯氏《考异》所校之《毛诗》、《左传》相匹。此书虽可补冯氏之缺,但所据之本仅一殿版,与缪荃孙《蜀石经校字记》以唐石经岳本和阮校今本合校相比,参校之资似不足。不过以此书校出之条与缪氏校出之条对勘,则彼此互有长短,皆不能偏废。考证蜀刻《周礼》、《公羊传》与各本的异同的人,除缪氏之书外,仍须参考此书,不可因其据校之本少于缪氏而忽略之。

猜你喜欢

  • 书纂言

    四卷。宋吴澄(详见《易纂言》)撰。《尚书》有古、今文之分。澄此书唯注今文,不及古文。《自序》谓“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然除此四卷之外,澄并未释古文一篇。注《尚书》专释今文,自此书始。此书诠解《尚书

  • 石经公羊残字

    一卷。清马国翰辑。残碑三百七十五字,为隐公四年、桓公元年、哀公十四年之文。文字有与今本异者,如“石踖”之作“石踖”,“昉”之作“放”,“杀”之作“试”,“逮”之作“”等。下附校记一条,后记一条。校记考

  • 唐六典

    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开元十年(722),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六典》,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令以类相从,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开元十三年,丽正院改名集

  • 释孟子

    一卷。清金人瑞(1608-1661)撰。人瑞原名喟,字圣叹,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著名文学批评家。其所评点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传》,合称“六才子书”。另著有《

  • 家规辑要

    无卷数。明胡爌(详见《拾遗录》条)撰。此书仿《温公家规》、《吕氏乡约》之意,采辑旧文,排纂成编。内容非常浅显,大概为中人以下而作也。有明刊本。

  • 纪效新书

    十八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袭登州(今山东蓬莱)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指挥使,署大宁(今河北保定)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

  • 泰山志

    三十卷。清金棨撰。金棨,字戟门,安徽休宁人。旧志泰山者甚多。明朝汪子卿有《泰山志》。后查志隆重修《岱史》,宋涛撰《泰山纪事》,萧协中有《泰山小史》,清朝林杭学则有《泰山辑瑞集》。金棨以旧志皆有不足,因

  • 书纂

    五卷。不著撰人名氏,只卷首有翠渠病叟自序。按《明史·儒林传》所载:周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学者称“翠渠先生”。此号与卷首自序相符。又按《明史·艺文志》载周瑛《书

  • 石伯成诗稿

    四卷。明石九奏(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石九奏,字伯成,冀州(今河北冀县)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兵备副使,进右参政。著有《石伯成诗稿》。是集凡四卷。其诗多学《才调集》,而风

  • 少广补遗

    一卷。清陈世仁(1676-1722)撰。陈世仁字元之,号焕吾,浙江海宁人,系陈訏的族侄,好学工为文,精晓算学。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进士入翰林后,即回乡不仕。《少广补遗》专论垛积之术,视垛积为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