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端奏疏
四卷。王家屏撰。王家屏(1536-1603),明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号对南。隆庆戊辰(1568)进士。万历(1573-1620)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1584),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居内阁之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十七年,晋礼部尚书,后二年遂为首辅。性忠介,好直谏,以争立皇太子遭黜,不久即引疾罢归。有《王文端集》。王家屏辅政在万历中,奏疏多为册储之事,余皆占谢之词。此奏疏集原载入《王文端集》,亦有单行本。
四卷。王家屏撰。王家屏(1536-1603),明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号对南。隆庆戊辰(1568)进士。万历(1573-1620)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1584),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居内阁之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十七年,晋礼部尚书,后二年遂为首辅。性忠介,好直谏,以争立皇太子遭黜,不久即引疾罢归。有《王文端集》。王家屏辅政在万历中,奏疏多为册储之事,余皆占谢之词。此奏疏集原载入《王文端集》,亦有单行本。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四卷。明陈士元(详见《名疑》)撰。此书为《归云集》中的一种。姓氏之源由来已久,因推本于五帝,分列世系,兼综而条贯之。然大概抄撮氏族略之文,鲜有考订。夫自有天地,即有君民。据姓氏书所说,无不出自神明之后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合诚图》、《合谶图》。多叙古帝王之事。天人感应,以诚相通,人神相感,以图示意,故名《合诚图》。篇中言黄帝、赤帝的形貌以及受命符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附刊于《切音捷诀》之后,详见“切音捷诀”。
八卷,明马协修,吴瑞登纂。马协,字寅所,陕西同州人,举人,曾任辰州府知府。吴瑞登,字云卿,江苏武进人,曾任辰州通判。《辰州府志》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刻本,共八卷。无凡例,卷端仅钱春、吴瑞登两序以
十卷。《家训》二卷。《大事记》四卷。《荣哀录》一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后任四川乡试正考官(1843)。升礼部
九十九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事详《经籍异同》条。该书计《谈经菀》四十卷、《汉诂纂》十九卷、《引经释》五卷、《人物概》十五卷、《名物考》二十卷,共九十九卷,《四库提要》题一百卷,总目卷数与子目不符。《明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
一卷。清王质撰。王质,字文蕴,浙江海宁人。王质是第一个给陶渊明作年谱的人,但谱中疏漏错误之处很多。如写渊明生年,一仍旧说,缺乏考证,又以陶诗“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句而误断渊明二十失妾等等。至于年月
二卷。清汪楫撰。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原籍安徽休宁。康熙己未(1679)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又充册封琉球正使。后出知河南府,迁福建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