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德意志汤若望(?-1666)撰。汤若望字道未,耶稣会士,生于科隆。1622年与金尼阁神甫来中国,先在北京学汉语,后到西安传教。1630年被召回北京,同意大利耶稣会士罗雅谷绘治天文历法,编成《崇祯
一卷。清余希芬撰。余希芬,生卒年不详,字朗仙,江苏昆山人,余梦星之四女,许配吴县沈林为继妻,未嫁而沈林先逝。此书咸丰九年(1859)夏刻,松竹斋藏版,为其姐姐余希婴汇刻入《玉山连珠集》之中。书前有其父
五卷。清刘楗(1617-1679)撰。刘楗,字愚甫,号公愚,谥端敏,大诚(今河北大城)人。清顺治首科进士,历任台谏,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刑部尚书。在任内,每陈述倡仪、筹边剔弊、察吏、恤民诸大政,无不切
一卷。清钱大昕(见《廿二史考异》)撰。该书记宋代洪迈事实。迈与其兄适、遵皆有文名,时称三洪。迈卒谥文敏,著有《容斋随笔》等书。此谱前后无序跋,且所记亦有抵牾之处。现存嘉庆十二年(1807年)《潜研堂全
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发律合注戒本》辞条。《大唐内典录》一书,简称《内典录》。“内典”一词是佛教自己对其典籍的称呼。该录是道宣于麟德元年(664)在西明寺所撰。录自东汉至唐初译者二
八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晚年著《匪石子》,学者因称匪石先生。曾游学钱大昕门下,为钱氏所重。隐于贾,博极群书,尤精小学。著作尚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刊误》、《说文玉篇校录
十四卷。东汉赵岐(约110-201)撰。赵岐字台卿,东汉经学家,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赵岐初名嘉,后为避难改名岐,字邠(豳)卿。岐、邠均是古都邑名,周族发祥地,分别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和郇邑西南
十卷。明涂几(约1497前后在世)撰。涂几,字寸约,又字孟规,宜黄(今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志尚高古,隐居著述。尝学于李存,究心象山之学。弘治初(1488)拟进时事策十九篇,因疾不果。几工词赋,得骚
二卷。无撰者名氏。此书卷前有永乐三年乙酉(1405)作者自序,和“养和子题”。不知养和子为何人。其书上卷二篇:第一篇为《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第二篇为《二要》,述导引服食之事。下卷二篇:第一篇为《辨
二卷。元艾性夫(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艾性夫字天谓,号孤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与兄艾叔可、艾宪同有诗名,时称“抚州三艾”。入元,为江浙儒学提举。著有《剩语》、《孤山晚稿》。此集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