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斋诗草
二卷。明赵汉撰。赵汉字鸿逵,平湖(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参政。工于诗。《渐斋诗草》刻于嘉靖乙卯,(1555)年。人评:“其诗学江西,尔时为别调。然而风格虽异,兴象未深,终究不能独绝一时。”四库已存目。
二卷。明赵汉撰。赵汉字鸿逵,平湖(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参政。工于诗。《渐斋诗草》刻于嘉靖乙卯,(1555)年。人评:“其诗学江西,尔时为别调。然而风格虽异,兴象未深,终究不能独绝一时。”四库已存目。
十卷。明高拱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今属河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此书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既有不少精到之见,也有一些推求不当之处。该书不以朱熹地位之高而苟同苟异,大胆辨难,
十卷。清刘光飏(生卒年不详)辑。刘光飏,字雨若,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善刻石著称于明清间,《快雪堂法书》、《王刘诗牍》等皆出于其手,尤其是《快雪堂法书》摹刻之精湛,名重艺林,以至被誉为“天画神镂”。此
一卷。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3-1735在位)撰。胤禛,清圣祖第四子,年号雍正。五年(1727)与俄订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七年(17
一卷。明吴玉撰。吴玉是寿阳(今属山西寿阳县)人。天启进士,崇祯初年提拔为御史,有正直的声名,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吴侍御奏疏》为吴玉于崇祯初期任广西道监察御史时所上奏疏的汇编,共十篇。其中劾魏忠贤余党
三卷。南宋薛据(生卒年不详)编。薛据字叔容,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浙东常平提举。林德旸《霁山集·二薛先生文集序》称“薛氏世学盖三百年,玉成公学于慈湖杨敬仲,刊华据实,犹程门绪余,以弓冶授其子叔容。
十二卷。明贺仲轼(1580-1644)撰,清范骧删订。仲轼字景瞻,卫辉获嘉(今河南获嘉)人。嗜读书,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陕西醴泉令,累官至武德兵备,甲申之变,自杀。范骧字文白,号默庵,海宁
四卷。明戴原礼(详见《推求师意》)撰。此书系作者为配合《证治要诀》而作,又名《秘传证治类方》。书中共载方药四百三十余首,按汤、饮、散、丸、丹、膏分类编次。卷一为汤类,卷二为饮类,卷三为散类,卷四为丸、
十七卷。清江沅撰。参见《说文释例》。是编为研究《说文》声读的著作。清代首倡研究声读者为戴震,其《答段若膺论韵书》云:“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说文》九千余字,以义相统;今作《谐声表》,若尽取而列之,使以
十七卷。明黄孔昭(1428-1491)撰。孔昭初名曜,后以字行,又字世显,自号定轩。浙江黄岩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后因谏鳌山灯火,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家,乞休。弘治
九卷。即《九经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