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王汝骧(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汝骧,字云衢。江苏金坛人。由贡生官通江知县。此编乃所作古文,全集文共二十一篇。前六篇皆经说,后十五篇皆史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崔氏生平见“四声通解”。是编部类依《玉篇》,文字排列依《韵会》。大意谓宋朝黄公绍始祛诸韵讹舛之袭,乃作《韵会》一书,循三十六字之母,为入字之次,又类异韵同声之字归之一音不更加切,览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
一卷。补遗附图一卷。清黄世本(生卒年不详)撰。黄世本,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活于清光绪年间。黄世本《蚕桑简明辑说》序中谈到了该书的成书过程:“……适见澄江吴君孔彰所著《蚕桑捷效书》,一再披览,说甚
二十卷。清张鸣珂(1829-1909)撰。张鸣珂,字公束,又字玉珊,浙江嘉兴人。曾以县令需次江右,官至中丞。家世清门,妙年力学,又得韵甫黄氏为师。于省垣书局任职二十余年。著有《艺谈琐录》等。是编诗八卷
五十八卷。清何焯著,蒋维钧编。何焯(1661-1722)初字润千,更字屺瞻,号茶仙,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学者称义门先生。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直隶巡抚李光地的推荐下,提任贡生入内廷。不久特赐进
一卷。清丁大任撰。此书记清顺治十年(1653)随袁巡抚赴湖南事,所叙皆风景细琐之语,颇不足存。但其记当时景物,也颇有致故姑存其目。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评议》)撰。俞樾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很多。此书是他所著《俞楼杂纂》中的一种。编首有他本人的自序,说《宋史·艺文志》所载《春秋》赋,有崔升、裴光辅诸家,今皆不见,只有徐晋卿《春秋
见《弘光实录钞》。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今韵、词韵、曲韵,与《韵学通指》相呼应。论者谓是书大抵审定今韵之功多,而考证古韵之功少,故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焉。是编有顺治五年(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