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岳名言

海岳名言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见《画史》。世传米芾天资高迈,处世潇洒,不与世俯仰,落拓难羁,是书正体现作者之清高孤傲,不从流俗之品质。是书述论书法、点评书家,而于古今书家皆多讥贬。米氏开篇即对历代论书之“征引迂远”、“遣辞求工去法愈远”无利于学的状况表示不满,“故我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申明自己点评态度。对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唐代名家亦致不满,认为师法欧体之柳公权为“丑怪恶札之祖”、颜鲁公“真便入俗品”,其它如徐浩之“字体肥俗”古气无存、薛稷之“笔笔如蒸饼”,并由杜甫对薛稷书之赞美,推曰“老杜不能书”。米氏对古之大书家之评放诞矜炫,对同朝代书家亦不甚恭敬,如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然而,米氏对书学品悟之心得甚深,以至“随意落笔,皆得自然”,擅长小字,但其位置规模皆若大字。米氏认为“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大字应具小字之“笔势备全”,小字亦应具大字之“筋骨神气”;且认为写字要“肉裹筋,筋藏肉”;布置要稳,不险怪,不枯肥,“贵形不贵作,作入画则入俗”,乃写字之大忌。米氏崇尚笔随心意,心笔相成,主张“书须得趣,他好俱忘。”米氏以上书法心得及运笔布格之法,俱独辟蹊径,成一家之言,确如作者所言其书“尽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海岳名言》虽篇幅不长,言语甚贬抑,但仍不失为书家之圭臬,学书法者宜研读探索,为艺术史之书法要论。是书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书苑》本、《湖北先正遗书》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198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洪丕谟评注本。

猜你喜欢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

  • 周易参同契注解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元代以前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彭晓、陈显微、陈致虚等道教丹家,也有朱熹、俞琰等学者名流。他们注解《参同契》,或分章、或不分章,或更改篇章次第,都各有所见,也各有传承

  •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不分卷。近代吴承仕撰。吴承仕(1884-1939)字斋(一作检斋),安徽歙县昌溪人。清末举人,曾应举贡会考,殿试录取一等第一名,分发为大理院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司法部佥事。受业于章炳麟,专治经学、小学,

  • 王艮斋集

    十四卷。清王峻(1694-1751年)撰。王峻,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王峻少敏慧,受业于陈祖范,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云南乡试正考官,补江西道监察御

  • 梅花道人遗墨

    二卷。元吴镇(1280-1354)撰。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画家。性格抗怀孤往,穷饿不移。此集为其乡人钱棻摭采题画之作,荟萃成编。镇画深自矜重,不轻易为人作。后来画贾伪为题识,

  • 春秋金锁匙

    一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此书撮举孔子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同类者互相推勘,研究其异同,以明其属于正例变例。如以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与桓十一年“柔会宋公盟于折”合为一条,其下云

  • 教化议

    五卷。德国人花之安撰。花之安有《学校论略》,已著录。此书宗旨是:国家之兴在于人才兴;人才之盛在于学术发达;学术发达在家靠父母教诲,在学校靠师长教诲。五者互相为用。五卷之目为:养贤能、正学术、善家训、正

  • 朱子为学考

    三卷。清代童能灵撰。童能灵见《周易剩义》条。此书考证朱熹为学著述始末,分年记载,并对其著述加了案语与评论,此书是继《学部通辨》后的又一部攻击陆王学说的理学论辨著述。

  • 一庵遗集

    二卷。明王栋(生卒年不详)撰。王栋字隆吉,号一庵,泰州(今属江苏)人。嘉靖(1522-1566)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城训导,又迁为深州学正,终生以讲学为业。他为王艮从弟,故得其传。此书上卷谓《会语正集

  • 律吕原音

    四卷。清永恩撰。永恩系清礼烈亲王代善第六世孙,初袭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878)复号礼亲王。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凡四卷。首列河图洛书,概因河洛以起数,且以卦气定律吕之观点。谓律由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