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桂林诗正

桂林诗正

八卷。明顾懋樊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编成于崇祯庚辰(1640),博采众说,参以己见,然多是无根据之创解。例如他认为《郑风》中的《丰》及《风雨》篇,皆齐诗,而误入于郑。《丰》诗原意是说妇人有了别的心肠,不肯顺从那个男子,后来甚是后悔,故做此诗。一说是悔懊不遵从礼节去做官。而顾氏则以为此诗是小白适莒,国人有悔不送而望其归之词。《风雨》诗原意泛指于乱世中思念君子或朋友之诗,而顾氏则以为此诗以鸡鸣失时,比齐之昏乱。桓公兴,仲父相,乃晦明之大际,孔子删诗录《风雨》,亦犹微管仲之意。不知何据而言之,故无所考证。

猜你喜欢

  • 明百家诗选

    三十四卷。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编。朱之蕃字元介,一作字元升,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累吏部右侍郎。著有《奉使稿》。是编前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自序

  • 蓼花词

    一卷。清余光耿撰。光耿字介遵,一字觐文,安徽婺人。生卒年不详。著有《一溉堂诗集》等。光耿父懋衡,于明末遭党祸。光耿少时孤苦,故多有感慨。是集中《满江红》诸作,多思亲忆弟,情感动人。集以“蓼花”为名,取

  • 五侯鲭

    十二卷。明彭俨(生卒年不详)撰。彭俨字若思。此书分类隶事。共分十四门,所载皆未注明出典。

  • 容斋诗话

    六卷。宋洪迈(1123-1202)(详见《史记法语》)撰。《容斋随笔》为洪迈近四十年之读书笔记,而此集即是由后人辑《容斋随笔》中涉及诗歌的内容而独成一编的。主要记载洪氏对诸名家诗歌的评论。洪迈论诗,对

  • 绣吟楼诗钞

    一卷。清谭紫璎撰。谭紫璎,生卒年不详,原名德馨,字凤芝,江西德化人,谭萃清之长女,蔡泽春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第九集。共收诗十四首。

  • 慕良杂纂

    四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有可又名献可,字大名,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诸生,曾客居京城十年,授校中秘书。与张惠言、恽敬、左辅等友善,左辅为其作传,现存集中。有可博通群经,而专攻

  • 四游全传

    见《四游记》。

  • 小学类

    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小学教授六艺,故礼、乐、射、御、书、数都称为“小学”。汉代始以“小学”为文字训诂学的专称,隋唐以后,小学类的书籍分为文字、音韵、训诂三支。也有人将金石刻文、书法书

  • 说郛

    一百二十卷。明陶宗仪(?-1396?)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黄岩(今属浙江省黄岩县)人。元朝灭亡后,陶宗仪隐居乡里,拒不仕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陶宗仪以疾固辞,继续隐

  • 春秋集传

    十六卷。清汪绂(详见《周易诠义》)撰。汪绂是清代著名学者,学术宗宋代五子,著作很多。《春秋集传》折衷四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以己意加以评断去取。在自叙中说,他对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