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明张衮撰。张衮,字补之,江苏江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在谏垣时,颇多建白。嘉靖中,倭扰东南,衮家居危城中,曾驰书政府,上御倭五事。该集有诗二卷,文九卷
一卷。晋夏侯湛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官至散骑常侍,其事迹见《晋书》本传。是书有的称《新论》,有的称《夏侯子》,《意林》云《新论》十卷。《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
旧题左丘明(生卒不详)撰。此书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简称《左传》。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东汉桓谭、班固皆认为此书为左丘明所撰,左丘明乃孔子弟子。魏晋诸儒对此均无异议。唐啖助、赵匡始提出《左传》
四卷。清周之翰撰。周之翰字翙廷,湖北广济人,诸生。本书是周之翰为授徒而作,不依经文,专门解说地理,所说凡冀州二十六条,兖州九条,青州十一条,徐州十四条,扬州八条、荆州十四条,豫州十五条,梁州二十条,雍
十卷,清黄学懃纂修。黄学懃字敏若,南陵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费城县知县。费城县志创于明嘉靖年间王圭峰,再修于万历年间杨果,三修于崇祯年间汪桂茂。然中经兵燹,板章脱落,字迹几不可识。黄
二卷。清赵绍祖(1752-1833)撰。绍祖字绳伯,号琴士。清安徽泾县人。廪膳生,曾主讲秀山、翠螺书院。长于金石考证,曾参与《安徽省志》的纂辑,著有《古墨斋金石跋》、《泾川金石记》、《安徽人物志》、《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
十八卷。唐李翱(772-841)撰。李翱谥号为文,后世称为“李文公”。生平详见《论语笔解》(辞目)。此书版本较多,据《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载均为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有“蜀本,分
三卷。宋陈田夫撰。陈田夫,字耕叟,自署曰隆兴改元重九日九真洞老圃庵苍野子,人称阆中道人。《南岳总胜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刊长沙叶氏《两环丛书》本,共三卷。上卷首峰峦灵迹,次岳祠,次历代帝王传
二卷。宋蔡襄(1012-1067)撰。蔡襄,字君谟,谥忠惠,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一作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福州、泉州、杭州知州,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法,人称当时第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