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类纂
五十卷。清李绳远(见《姓氏谱》)撰。此书为抄录诸家类书而成。不似著述,约为抄录自用。
五十卷。清李绳远(见《姓氏谱》)撰。此书为抄录诸家类书而成。不似著述,约为抄录自用。
一卷。明杨抡撰。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溆。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书中凡宫音三曲、商音六曲、角音三曲、征音七曲、羽音三曲、商角音三曲、慢宫调一曲、黄钟调一曲、凄凉调一曲、清商调二曲。其中
四卷。清施彦士(1775-1835)撰。彦士字容之,号朴斋,崇明(今上海崇明)人。清代学者、经学家。道光辛巳(1821)举人,官万全知县。究心经学,对天文、舆地用力尤勤,著有《推春秋日食法》、《读孟质
十一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今属江西)人。据中自序称,所著尚有《易类象》三卷、《书传补遗》十卷、《吴才老叶韶补遗》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六书故》三十二卷、《
一卷(民国十二年石印本)。吴宝炜撰。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有《集拓汉魏石经残字》三编四卷,已著录。此书乃取民国十一年(1922)洛阳新出魏正始石经半段碑及残石的释文影印而成。半段碑两面刻字。正面为《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汪若海(1101-1161)撰。汪若海字东叟,一说号东叟,歙州(今安徽歙县)人。靖康元年(1126)为太学生,金人攻扰,应诏上书,擢高等。二帝北迁、高宗即位,迁江南经制使,监登闻检院
一卷。明末李世泽撰。李氏字嘉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人。如真先生(李登)之子。是书初名《切韵射标》,梅膺祚取之与《韵法直图》相配,改称《韵法横图》,附刻于《字汇》后。梅氏序云:“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
三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历来治易者,由于系辞切于民故,其解说亦不厌其详。而卦图符乎天道,故解说多概从其略。致使作为周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图洛书仅存其数,与“周易”并列的“连山”、“归藏
二卷。旧本题明李日华(见《姓氏谱纂》)撰。其书仅一百三十九页。卷首题鲁重民补订,钱蔚起校正。其书杂采类书故实,编辑而成。舛误百出,似他人托名而为。有《四六全书》本。
七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此书是作者论古之言论。举例有五种,一为举,是是也;一为刺,非非也;一为说,原是非之故也;一为演,布反复之情也;一为系,述古作以证斯文也。卷一至卷三皆评论人物;卷四评
共六卷(《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明杨慎(其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撰,清庄履丰、庄鼎铉(二人生平著述不详)续编。骈字指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由两个字记录的单纯词,用字没有一定,只要读音相同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