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山房诗选
六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是集凡六卷乃皇甫汸所选。分体编次,间有评语。然并非其全集。人评:“其诗大抵和粹淡雅,时有清丽之作,但缺乏风骨和研炼。”此本四库存目。
六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是集凡六卷乃皇甫汸所选。分体编次,间有评语。然并非其全集。人评:“其诗大抵和粹淡雅,时有清丽之作,但缺乏风骨和研炼。”此本四库存目。
六卷。明项笃寿撰。项笃寿,字子长,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今献备遗》、《全史论赞》。《小司马奏草》为项笃寿任兵部职时,议覆内外陈奏之文,共包括驾部稿一卷,职方稿一卷。“小司
十卷。清汪绂撰。汪绂,字灿人,安徽婺源(今改属江西)人。汪氏乃清初著名学者,精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终以宋五子之学为归。所著甚丰,以《理学逢源》最负盛名,其《参读礼志疑》已有著录(详经部·礼类)。此
十四卷。清代蒋超伯(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是作者摘录书典,以类编目而成的札记。书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考证经史,介绍一些方言、风俗、掌故等。此书以类编目,其中涉及风俗、掌故之类内容如“卧碑”、“帽顶”、“
一卷。清葛鸣阳(生卒年不详)撰。鸣阳字云峰,安邑(今山西运城)人。葛氏因重刊宋张有《复古编》,见元明旧刊本与传写本之间互有同异,乃互相参证,撰此《校正》一卷,刊于所刊《复古编》之后。统观是书,葛氏所校
二十卷。唐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
七十四卷。清倪涛撰。倪涛字崐渠,钱塘(今浙江余杭)人。此书在每卦中分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四类,各采录旧说而加以发明,所以又叫《周易四尚》。其讲义理多以程《传》为主。其言象占则遵循马、郑、荀、虞之说,
二十卷。明王士骐撰。士骐生平仕履见《驭倭录》条。该书主要编述诸葛亮始末。开首录《三国志》诸葛亮本传,次录张栻补传,再后分鼎立、继统、连吴、南征、北伐、遗命、调御、法简八篇,以之补充张栻传,再次乃《心书
一卷。明戚元佐撰。元佐字希仲,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司卿。该书记一郡地方人物事迹的著作。“檇李”是嘉兴的别称,本为该县西南之一地名,又作醉李或就李。该书选录自洪武至万历初年籍
一卷。清孟先颖撰。生卒年不详。山西太谷县(今山西省太原盆地东南部)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曾任刑部主事、福建司行走(见癸巳夏季缙绅)。书的前面有韩克均作的序,接着是先颖自序。序的大义是:韩子曾
一卷。近人陈承泽(1885-1922)撰。承泽字慎侯,福建闽侯人。年轻时曾中乡举,后游学日本,归国后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并致力于汉语语法研究,是书系语法理论著作,提纲举要仅5万字,叙述多于例证,议论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