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续录一卷。宋僧文莹撰。生卒年不详。文莹字道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宋仁宗嘉祐间前后在世。与苏舜钦为诗友,苏舜钦曾介绍他到滁州拜谒欧阳修,又游丁谓门下。熙宁中居荆州金銮寺。著有《湘山野录》、《
一卷。清顺治十二年(1655)世祖章皇帝撰。世祖以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乃推论古今之奸臣恶迹,以训诫群臣,俾其知炯鉴,故撰成本书。全书共八篇,即《植党》、《好名》、《营私》、《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董醇纂。董醇(1807-1892),初名椿,字寿卿,科试时改名醇,后避同治讳,又更名恂,字忱甫,号酝卿,清甘泉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南储运道、直隶清
一卷。唐欧阳询书。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弘文馆学士等。工书法,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为唐代著名书家之一。欧阳询所书之《草书千字文》,曾与唐太宗
三十六卷。明方承训(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方承训,号鄈卹,安徽徽州(今歙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承训自编。前有万历十一年(1583)自序,称家世役什一,不乐仕进。又称间以玉献,即被摈斥弗用。
十五卷。明王同轨(约1620年前后在世)撰。王同轨,字行文,黄冈(今属湖北)人。由贡生官江宁县知县。同轨博学宏词,交往甚众,四方学士大夫论议闻所未闻,录可喜可愕可劝可诫之事,累之若干卷,名之曰《耳谈》
十二卷。明黄景昉(生卒年不详)撰。黄景昉,字太昉,号东崖,晋江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掌翰林院。崇祯朝任大学士,后罢官。唐王时起原官,不久即离去,国变后十数年而卒。生
五卷。清罗振玉辑。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振玉兄罗振辑有《碑别字》一书,未付印而卒,罗振玉为其刊行,并补撰本书,以续其兄之作。书同样以韵的五声分卷,每卷中的字依韵分录,每字列别字于前,而以正体为
三卷。唐张怀瓘(生卒年不详)撰。张怀瓘,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尝为鄂州司马,后官至翰林供奉。张怀瓘是唐朝颇有盛名的书法家,工真、行、草书,兼善小篆和八分书。张氏曾自高矜饰,谓真书、行书可比虞(世南)、
八卷。宋王安中(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曲阳(今河北定县)人。进士出身,累擢尚书左丞,出知燕山府,除大名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安置象州,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少时曾师苏轼于定武,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