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皇纲论

春秋皇纲论

五卷。王晳(生卒不详)撰。王晳生平不详,自称为太原(今属山西)人,主要活动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官至翰林学士。除此书外,王氏还著有《春秋通》、《春秋异义》、《春秋明例隐括图》,皆佚。此书属通论性质。分孔子修春秋、始隐、尊王、公即位、卿书名氏等二十三条,主旨在考辨三传,评论啖助,陆淳,反对啖陆等治《春秋》而尽废三传,提倡《春秋》有褒有贬之旧说。其论三传之得失云:“独左氏善览旧史,兼该众说,得《春秋》之事甚备。其书呈附经而作,然于经外自成一书,故有贪惑异说、采掇过当,至于圣人微旨,颇亦疏略。而大抵有本末,盖出于一人之所撰述也。《公》、《穀》之学本于议论,择取诸儒之说系于经文,故虽不能详其事迹,而于圣人微旨多所究寻。然失于曲辨赘义、鄙浅丛杂,盖出于众儒之讲说也。”其论三传得失或许未必得当,但对三传有褒有贬,并不盲然排斥,较宋代诸儒之“尽废三传”,也可谓是另着一只眼。在此书中,王氏还不点名地批评孙复“有贬无褒”之说。如其在《孔子修春秋》篇中说:“若专为诛乱臣贼子,使知惧,则尊贤旌善之旨阙矣。”现存有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历代名臣奏议

    三百五十卷。明永乐十四年(1416)黄淮、杨士奇等奉敕编。黄淮(1367-1449)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宗豫,洪武进士,授中书舍人。成祖即位,召时称旨,引为顾问。永乐二年(1404),入直文渊

  • 邃古记

    八卷。明朱谋撰。谋事迹详见《周易通》。是书所记,始于盘古,迄于有虞,提纲纪事,而杂引诸书以为目,叙述简略,多荒诞之说,不足作为信史,谋一生著述颇丰,多至一百余种,但今不尽传。

  • 侍讲杂记

    见《吕氏杂记》

  • 志壑堂诗

    十五卷。清唐梦赉(1627-1698)撰。唐梦赉,字济武,号豹岩、岚亭。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因上疏言事,获罪罢官。归居田园后,寄情山水,栖心禅悦,交朋结友,

  • 豳风广义

    三卷。清杨屾(生卒年不详)撰。杨屾,字双山,兴平(今陕西兴平县)人,平生从未出仕。杨屾从《诗经·豳风》中的诗出发,认为陕西一带古时曾养过蚕,顽固坚持陕西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的看法是错误的。杨屾为了求得实

  • 公孙龙子校本

    三卷。清严可均(1762-1843)撰。此书为可均从《道藏》颠字三号中录出,稍加校勘而成。其以意校者十一节,如《迹府篇》注“辈时君之有悟”,辈字当作冀字。“故圣陪十黄帝”,陪当作倍。“勒兵伐远”,勒兵

  • 杏庭摘稿

    一卷。元洪焱祖(1262-?)撰。焱祖,字潜夫。歙县(今属安徽)人。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大百围,并以杏亭自号,遂以名集。《四库

  • 易经通注

    九卷。清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旨撰写。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

  • 江邻几杂志

    见《嘉祐杂志》。

  • 乐庵遗书

    四卷。南宋李衡(1100-1178)撰。李衡字彦平,号乐庵,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年间,进士及第,授吴江主簿,后知溧阳县。隆兴二年(1164)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知婺州、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