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毛氏传

春秋毛氏传

三十六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先儒之说《春秋》,主要在阐发义例,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始以五礼总贯《春秋》之事,元吴澄《春秋纂言总例》因之,然皆为草创,粗具梗概而已。此书即采二书之体例,分改元、即位、生子、立君、朝聘、盟会、侵伐、迁灭、昏觌、享唁、丧期、祭祀、搜狩、兴作、甲兵、田赋、丰凶、灾祥、出国、入国、盗杀、刑戮,共二十二门。又总该以礼、事、文、义四例。其《自序》云:“一曰礼例,谓《春秋》二十二门皆典礼也”;“二曰事例,则以二十二门一千八百余条无非事也”;“三曰文例,则史文之法也。……是史官记事另有法工,名为文法,亦名书法,而统以‘文’字概之”;“四曰义例,则直通贯乎礼与事与文之间”。此书本为分类编纂,但为了进呈御览,乃迎合皇帝之习惯改成传统的注疏形式,《四库提要》誉之曰“门例虽分,而卷之先后,依经为次,无割裂分隶之嫌,较他书体例为善”,实为阿谀之词。毛氏认为,孔子修《春秋》依据的是简书,而左氏作传则依据的是策书,实际上,春秋之时简策并无区别,故《左传》于崔杼之事称南史执简,而于华督之事则称名在诸侯之策。汉郑康成《中庸》注,蔡邕《狄断》皆以简策互训。至孔颖达《正义》始云:“大事书于策者,经之所书也小事书于简者,传之所载也。”这是以内容之重要与否区别简策经传,然证之经传则难以自圆其说。毛氏则认为,简策之区别在于内容之多少,内容少则书于简,即是简书;内容多则书策,即是策书。虽然皆是臆说,然毛氏较孔氏之说相对合理些。毛氏又说,假使没有策书,“则此《春秋》者,不过一门部名目,曰朝耳、会盟耳,侵伐而迁灭之耳,何曾有一事可究竟言之?而谓此名目中有微词,凡书国书爵书名书氏皆有义例,岂非梦梦?然而不考经文,则不能读传,不深覆简书,则不能检校策书之事。凡释《春秋》必当以经文为主而以传佐之。”毛氏所谓的传,是特指《左传》,因为“特《左氏》所据策书犹是鲁史之未备者,往往与简书互有阙落”。《左传》“是鲁史与晋楚诸史,轻之《公羊》、《穀梁》道听途说,徒事变乱者迥乎不同。”虽然毛氏主《左氏》,但认为《左传》亦有与经相悖之处,“如以郑大夫尹氏为隐公之妻,以隐妻子氏为桓公之母,以救邢之曹师为曹伯,以宋公子地本景公之弟为文公之孙,以执曹伯畀宋人为分曹田与宋人,以由宋公杀世子座事为宋华合比奔卫事,以晋先蔑士会迎公子于秦之师为拒秦于堇阴之师。诸凡以死賵为生賵,以媵异姓为媵同姓,以六月日食为闰月日食,以立式公之宫为立武成之庙,其间参错违背,不可胜数。”而《左氏》悖于经之外,皆“是以旧史阙而左氏以己意补之”之处。以今观学者对《左传》之研究,毛氏所指责《左传》悖经之处大都不能成立。如“尹氏”,《左传》所载之经作“君氏”,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考定尹乃君字之残,《左传》是而《公羊》《穀梁》非。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法国律例

    四十六卷。法国A,Billequin译。Billequin有《化学指南》。是书于清光绪六年(1880)译作完毕,共有刑名定范四卷,刑律四卷,园林则律二卷,贸易定律六卷,民律二十四卷,民律指掌六卷。此译

  • 半轩集

    十四卷。明王行(1331-1395)撰。王行,字止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授徒于城北齐门。洪武初,有司延为学校师。后馆凉国公蓝玉家。蓝玉荐之太祖朱元璋,得召见。蓝玉诛,王行亦坐死。事迹具载《明史·

  • 易略

    三卷。明陆梦龙(?-1634)撰。梦龙字君启,号景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调陕西,任布政司参政,分守固原,抗击土寇时战死,赠太仆寺卿,事迹附见《明史

  • 汉书札记

    七卷。清李慈铭(1829-1894)撰。李慈铭字伯,号尊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五年(1879)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年(1894)卒,六十六岁。他博涉群书,而对诸史尤其擅长。他于所

  • 湛园未定稿

    六卷。清姜宸英(1628-1699)撰。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少工举业,兼善诗古文,但屡试不第。康熙三十六年(1697)已七十岁始成进士。后充顺天府乡试副考官,因受正考官李蟠牵连,下狱病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

  • 河防纪略

    四卷。清孙鼎臣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59)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咸丰二年(1852)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著有《苍莨文集》。著述

  • 改亭诗集

    六卷。《文集》十六卷。清计东(1625-1676)撰。计东,字甫草,号改亭,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少负奇气,年十五补诸生。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后因江南奏销案的牵连被除名。从此仕进失路,十多年后

  • 文毅集

    十六卷。明解缙(1369-1415)撰。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指斥时弊,帝称其才,改任御史。以其年少令还家进业。明太祖卒,解缙奔丧至京

  • 六官骈萃

    八卷。清张荫春撰。荫春,安徽六安人,清中叶诸生。书首有吴廷选序。卷一至卷八分别为天文类、地理类、人伦类、财赋类、官职类、礼制类、乐律类、政治类。是书实乃供制艺用,所以分析周礼五民、考工记如类书,以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