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会义

春秋会义

十二卷。宋杜谔(生卒年不详)撰,清杨昌霖辑。杜谔字献可,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宋仁宗皇璠中(1049年-1053)进士。杨昌霖字际时,号俭庵,又号简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乾隆乙未(1775)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春秋会义》一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六卷,马端临《文献通考》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皇璠间进士杜谔集《春秋释例》、《春秋繁露》、《春秋规过》、《左氏膏肓》、《先儒同异篇》、《春秋指掌》、《春秋碎玉》、《春秋折衷论》、《春秋指掌议》、《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辨疑》、《春秋集传微旨》、《春秋摘微》、《春秋通例》、《春秋胡氏论》、《春秋笺义》、《春秋三传总例》、《春秋尊王发微》、《春秋本旨》、《春秋辨要》、《春秋旨要》、《春秋集议》、《春秋索隐》、《春秋新义》、《春秋经社》等三十余家,撰成一书,并断以己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说,乡贡进士江阳杜谔(献可)采集自三传及啖助、赵匡诸儒至孙觉《经社》共三十余家罗列编排,并以自己的意见加以评断。该书已佚。清人杨昌霖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十二卷。其中只有僖公、襄公《永乐大典》有缺,其余的都很完备。但该辑本誊录抄脱三十多条未补。实际上《永乐大典》收录了《春秋会义》全书。辑本虽已非杜谔之旧,但可以据此考证《春秋会义》的大体面目。其书大抵采录《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之说以及各家注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例仿集解。据辑本,该书征引达五十余家,比晁公武、陈振孙所说的三十余家为多,未知何故。该书征引诸家虽然很多,但不免失之芜漫,又往往略于考证,少有论断,使众说纷芸,莫衷于是。至于他本人的观点,也有不少主观臆说,拘于名字人爵日时诸例,持论过于苛刻。但他征引的典籍,今多散佚,赖此书而存其概略。因此该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认为该书虽不皆得圣人之旨,但可使后人博观古今异同之说。有清光绪十年(1884)序巴陵方氏广东刊宣统元年(1909)印《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孙氏山渊阁丛刊》(厘为二十六卷)本。

猜你喜欢

  • 由余书

    一卷。周由余(生卒年不详)撰。由余《汉书·古今人表》作繇余,繇与由同音。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书记其为晋人,亡入戎,其后展转入秦。班固《汉书

  • 春秋年考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 延祐四明志

    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

  • 会理州志

    十卷,清邓仁垣、杨昶修,王继曾、吴钟仑纂。邓仁垣,湖南武罔人,曾任会理州知州。杨昶,湖南元陵人,曾任会理州知州。王继曾,训导。吴钟仑,举人。会理州志创于雍正七年(1729),为知州罗国珠所修。乾隆六十

  •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

  • 小字录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

  • 燕间录

    见《河汾燕间录》。

  • 高忠宪公年谱

    二卷。清高世宁编。世宁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字季远,为谱主高攀龙(详见《高子年谱》)之少子。此谱系据华允诚《高子年谱》编成。首有吴兴祚等人序,崇祯恤赠制词、谕祭文,小像、文震孟题词、董其昌等人撰像赞。谱

  • 攻渝诸小将传

    一卷,附望云楼稿一卷。明徐如珂编撰。天启年间,明朝国力尽付辽东战事,国内空虚,流寇四起。天启元年(1621),如珂备兵川东,正值土司奢崇明父子作乱,遂派秦良玉等率兵镇压。该书即为如珂、良玉等人所作传记

  • 广平府志

    六十三卷。清吴中彦修,胡景桂纂。吴中彦,吴县人,曾任广平府知府。胡景桂,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广平县志,明成化年间知府秦民悦首修,其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清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