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例

易例

①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盖坤于乾有妇道、妻道、臣道,独不云有子道,子道属六子也。圣人《易》例之分明如是。”由是发现《易》有条例可录,故取名《易例》。列例九十,其中有题而无文者十三。专为考究汉儒《易》说之主要观点及概念而作。所述观点者有论太极、易、大衍等,所述概念者有世应、飞伏、消息、两象易等。然体例并不严谨,有许多非例之例,有本属一例而散列十余条者。如既有扶阳抑阴一类,又有阴道不绝阴道绝义一类,又有阳无死义一类。此为欲作扶阳抑阴一例而杂录于三处。又如说“中和”,有《诗》尚中和,《礼》尚中和,礼乐尚中和,君道尚中和,建国尚中和,《春秋》尚中和六类,已极繁复,而其后又出中和一类、君通中和一类,卷末更出中和之本一类,此为欲作《易》尚中和一例而散见于九处。凡此种种,说明此书系为著书搜辑的资料汇编,不可据为定本。但此书若汰其芜杂,存其菁英,因所录而排比参稽之,对研究作《易》之大纲,汉代传经之崖略,颇有裨益,不可因其残缺少绪而弃之。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有《贷园丛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等。② 一卷。清端木国瑚撰。端木国瑚撰成《周易指》后,因卷帙繁多,不易卒读,故提取其精华,撰成此书。书中所列读易法计十三条:(一)凡言先后皆以先天后天为义;(二)六十四卦刚柔六爻,皆坤用六;(三)天地人三才之道齐之以巽;(四)知坤直方而后知乾对时;(五)错卦、杂卦、变卦、之卦、及卦;(六)命卦出于周公;(七)声应卦出于孔子;(八)系词所系不单纯在本爻,而从其类卦之爻,又从其类聚之方;(九)六十四卦皆是往来八卦为一爻;(十)乾干坤干;(十一)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十二)当位不当位;(十三)凡易中用此字,即以此卦为义。以上诸条中不乏精辟之论,但其中亦有许多属主观臆造,望文生义者,尤为治易者所诟病。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袁氏丛书

    九种,十九卷。明袁颢、袁仁等撰,袁黄编。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著有《评著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袁颢字菊泉,袁黄之曾祖;袁仁字良贵,袁黄

  • 陋巷志

    八卷。明吕兆祥撰。吕兆祥,明末人,详见《宗圣志》条。《陋巷志》记录有关颜回的事迹,取颜回所居陋巷而名。陋巷相传在曲阜孔庙东北,旧无记载,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陈镐始为作志,万历年间(157

  • 篆法偏旁正讹歌

    一卷。明李登撰。胡正言补篆。李登著有《六书指南》、《摭古遗文》,参看此二条。正言字曰从,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此歌仿史游《急就章》之例,撰为七言韵语。对于彼此相似、易于相混互讹的篆书偏旁,皆一一举出加

  • 五音类聚四声篇海

    见《四声篇海》。

  • 十五家词

    三十七卷。清孙默编。孙默,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王士祯《居易录》载“孙布衣默,居广陵,贫而好客,四方名士至者,必徒步访之。”其人生卒年均无考。本书录清初词人共十五家,有吴梅村《梅村词》二卷、梁清标《棠

  • 广东夷务通商事宜

    不分卷。清伊里布(1772-1843)撰。伊里布,字莘农,爱新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清鸦片战争中投降派。嘉庆进士。历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后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是书为伊里布等任职边务的官

  • 助字辨略

    五卷。清刘淇撰。刘淇字仲武,号南田,一号龙田,又号卫园,别号南泉山人。确山(今河北确山县)人。因父官山东按察使,故徙家济南。汉军镶白旗人。弟汶,举人,与兄同受知世宗,时有“二难”之目。尚著《周易通说》

  • 孔门弟子姓名表

    一卷。清全祖望(1705-1755)撰。祖望为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选庶吉士。后因受权贵排斥,辞官归里,专心读书著述。曾七校《水经注》、三笺《

  • 方莲舫杂著

    六种,八卷。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咸丰年间赐举人,后擢守湖州。因事谪戍西域,不久赐还归里。所收六种有《啖蔗轩诗存》三卷、《啖蔗轩自订年谱》一

  • 驳四书改错

    二十一卷。清戴大昌(详见《四书问答》)撰。是书前有白熔序及自序,自序谓毛氏非以阐书义为心,而以攻朱注为事。凡于朱子用注疏为是,其或旁采汉书诸儒及宋人说者,则并訾其原说之失。朱注依用《仪礼》者,则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