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登县志

文登县志

①十卷。清王一夔修,赛珠、毕纂。王一夔字虞香,顺天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县),生员出身,康熙五十五年(1716)任文登县知县。赛珠字合浦,邑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举人,以诗文著称。诗稿有《昆阳草溪谷漫笔》、《海上吟学步存稿》、《柳轩丛话》、《柳轩史话》、《笺注西涯乐府》等。毕字子彤,雍正二年(1724)副贡生,有诗文名。世称“十二峰先生”,与其兄毕霨,称“文登二毕”,著有《蠡测诗集》、《蠡句诗删》、《十世草堂今古文》、《载酒题襟》等。文登县,古为周牟子国,汉为不夜地,北齐析牟平置文登县,明洪武初年升登州为府,文登与宁海州并隶之,清因之。考邑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一修于天启六年解启衷,二修于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邵沅,此志为三修。雍正初年,王一夔莅任后,见邵志距当时已五十余年未续了。这期间,人物时有变迁,用事修葺,以备遗亡。就聘赛珠、毕为主纂,广搜博采,遂成新志。《文登县志》雍正三年(1725)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学校志;卷四食货志;卷五典礼志;卷六贡举;卷七官守志;卷八人物志;卷九艺文志;卷十外志。此志纲举目张,例目清晰,简而不漏,载述完备而不冗。如旧志食货志有户口、田地、赋役、物产四目,此志则更为丁徭、田赋二目,甚得体,堪为州、县志之范例。② 十四卷,首一卷。清李祖年修,于霖逢纂。李祖年,江苏武进人,进士出身,光绪年间任文登知县。于霖逢考《文登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邑人丛磐,续修于万历、天启,虽时为修纂,今皆不存。只有天启志仅存残本,尚留田赋、人物、艺文各一卷。清康熙、雍正两朝,皆有修纂。道光十九年(1839)知县欧文复为重修,为文登志中最完备者。因嘉庆十五年,邑人金镛、李鸿祖续修邑志,稿成未付梓,道光欧文志,即多取材于此。李祖年莅任后,各省纷纷纂修地方志,其以邑志屡修屡失,至今仍无善本,乃集邑中绅士,设局重修,搜集旧志,网罗遗文,遂成新志。《文登县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全书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建置、沿革、形势、山川、古迹、关隘、津梁、风俗;卷二城池、宫廨、学校、仓储;卷三都里、坊市、户口、赋役、盐法;卷四祠庙、寺观、冢墓;卷五职官表;卷六选举表;卷七名宦;卷八至卷十人物、寓籍;卷十一列女;卷十二释道;卷十三土产;卷十四灾异。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一幅。此志有目无纲,较为混乱,而其长处,则删去旧志中无聊之文,使志书内容较为简明扼要,此志尚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说唐演义全传

    十卷六十八回。不题撰人,署“鸳湖渔叟校订”,前有如莲居士序;亦有刊本题“姑苏如莲居士编次”。鸳湖渔叟当为嘉兴人,如莲居士当为苏州人,而作者究为何人,尚存疑。该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比褚人获《隋唐演义》稍

  • 六妙门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条。《六妙门》即是数随止观远净六门,也就是五停心观中的数息法门。不定既指本文。按其解释“谓:隋其根性,六门互修,渐顿迭进,取益为断,故名不定也”。卷

  • 常昭合志稿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钟祥、张瀛修,庞鸿文等纂。庞鸿文,字伯絅,号絅堂,光绪二年进士,历仕太常少卿、通政司副使等。清雍正六年(1728),常熟析分昭文,分修两志,乃有常熟陶志、昭文陈志,其后复

  • 华英通商事略

    英国伟烈亚力口(Alexander Wylie)译,清王韬笔录。是书记述从明代崇祯英船商初至一直到清代道光间东印度公司专利的取消,前后二百年间,中英通商前前后后的事例。其所记甚详,对明清外交、对外经济

  • 输略馆集

    八卷。明范允临著。范允临,字长倩,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上,授南京兵部主事,后提学云南,迁福建布政司参议。工诗文,善书画。卒年八十四岁。著有《输略馆

  • 玉磬山房诗

    六卷。清刘大观(约1794前后在世)撰。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章丘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官至山东河东道,署布政使。此书以编年为次,凡古今体诗五百余首。始乾隆五十四年(1

  • 玉芝堂集

    九卷。清邵齐焘(1718-1769)撰。邵齐焘,字荀慈,昭文(今江苏省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词馆十年,两次充当顺天乡试同考官。年未四十岁,即罢官归乡。自称

  • 望江县志

    八卷。清郑交泰等修,曹京等纂。郑交泰,字补堂,广东香山人,贡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来任望江知县。曹京,邑人。望江县志,创始于明正统间,其后叠经纂辑,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邑人沈镐更重修

  •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

  • 别雅

    五卷。清吴玉搢撰。吴玉搢(1699——1774)字籍五,号山夫,晚号顿研,又号钝根。江苏山阴(今江苏淮安县)人。于仕途不遇,晚年方得贡生,授凤阳府训导。生平究心金石、文字之学。尚著《说文引经考》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