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明小史

文明小史

六十回。题“南亭亭长新著”,作者为晚清李宝嘉(详见《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写戊戌变法前后社会状况。当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而慈禧太后为抵挡革命势力的发展,也挂起假维新招牌;一些投机官僚和假进步的知识分子,也侈谈“维新”。作者在该书中从“维新”、“立宪”的角度暴露了清廷官吏的守旧和腐败昏庸,也揭穿了假维新的真面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局面,以及社会上新旧思想的尖锐冲突。该书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泛:从国内到国外,从通商城市到穷乡僻壤,遍及全国各省;接触的问题:从内政到外交,从统治集团到劳动群众,从假维新派到守旧党。作者倾向鲜明,在书中尖锐指出:不管是假维新派还是守旧党,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都是谋升官发财之道。该书在广泛的背景上对晚清官僚的对外态度和兴学实质作了一个总结,对于了解晚清特别是戊戌事变(1898)之后几年的中国社会状况有认识价值,具有晚清谴责小说的共同特征。作者以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不同性格,令人读后难忘。但与《官场现形记》一样,情节不甚集中,艺术概括的笔力不足。内容上也有诋毁义和团运动和对民主革命持反对态度的错误倾向。作者把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寄托于理想人物平中丞的出洋考察上,其社会理想是宣扬改良主义。该书于光绪癸卯(1903)开始连载刊于《绣像小说》,190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始铅印单行本。1955年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删去图及“自在山民”的评语,对原本诋毁义和团和革命党的内容亦加删削。195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亦出此书。

猜你喜欢

  • 开有益斋经说

    五卷。清朱绪曾撰。绪曾字述之,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人。对于《尚书·盘庚》“不常厥邑,于今五邦”,鉴于《正义》引郑注,《释文》引马注,王肃好与郑异,独此“五邦”无异辞。孔颖达为伪孔作疏,曲为之说,以驳马

  • 两汉解疑

    二卷,明唐顺之撰。唐顺之(1507-1560)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字应德。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唐顺之与总督胡宗宪合作抗击倭寇有功,升为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唐顺之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数

  • 续方言疏证

    二卷。清沈龄撰。龄字与九,江苏江都县人。监生。是编刘岳云跋云:凡一义而有数文,一物而有数名,大半由于方言。方言之不同尤多由于方音,五方气禀有刚柔清浊之殊,因之言语有缓气、急气、缓舌、急舌、长言、短言、

  • 大乐律吕元声

    六卷。附《律吕考》四卷。明李文利(生卒年不详)撰。李文利字乾遂,号雨山,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庚子(1480)举人,官至思南府教授。是书依据《吕氏春秋》黄钟长三寸九分之说,攻驳司马迁的黄钟长九寸之说

  • 朔方备乘札记

    一卷。清李文田撰。作者生卒年及生平事迹见前《黑鞑事略札记》条。李文田精究朔方舆乘,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耶律楚材西游录注》等。《朔方备乘札记》盖作者读《朔方备乘》,校注于书眉及旁注者,由

  • 读春秋

    二卷。清赵良(详见《读易经》)撰。良著有《肖岩经说》,该书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作者晚年之作。《读春秋》分上下二卷,大抵就他本人平时读经所得,随笔载记,故书中不载经文,也不尽释《春秋》全经,有所见就分别条

  • 景迂生集

    二十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自号景迂,清丰(今河南清丰县)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曾守成州,因岁旱尽免民税,转运使大怒,督责甚严,因此请求告老还乡

  • 战国策

    三十三篇。西汉刘向(前79-前8)编次。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出身于西汉宗室,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十二岁被任为辇郎,二十岁被擢

  • 三史同名录

    四十卷。清汪辉祖(1730-1807)撰。辉祖事迹见《元史本证》条。成书于清嘉庆六年(1801),卷首有章学诚序。作者取辽、金、元三史同名者,分别辑录,标明人物身份及所见卷数,以备查考。凡辽史同名五卷

  • 印书

    二卷。明朱闻(其生平不详)纂,赵宦光(参见《六书长笺》)删。是书所收之字,《说文》之外,凡古文、籀文、汗简及印章习见字体皆录之,以备治印参考之用,故名《印书》。其编次大致以物类为别,起于纪数字终于鸟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