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青文集
二卷。明文翔凤(约162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东极篇》(辞目)。此本为其七代孙三捷所手钞。上卷为讲章,下卷为诗赋杂作,为偶然选录之本,而非完帙。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卷。明文翔凤(约162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东极篇》(辞目)。此本为其七代孙三捷所手钞。上卷为讲章,下卷为诗赋杂作,为偶然选录之本,而非完帙。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三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其弟子马恒谦编辑而成。全书仿照朱熹的《语类》一书体例,依据朱熹的学说并以此展开论述,大意为攻击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但观点有些偏激之处,如攻击对程朱学说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
十卷。旧题唐冯贽撰。冯贽,不知何许人。此书《新唐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均不载。《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始载之,作《云仙散录》。《四库全书总目》考二者为一书。关于作者
十二卷。明戴铣编。戴铣字宝之,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给事中,以弹劾太监高凤,诏下狱,廷杖至死。《明史》有传。《朱子实纪》一书详细记述了南宋著名学者朱熹生平学术的始
三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他在写了《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后,想改注《春秋公羊传》。他认为,清代学者刘逢禄《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所言多为小节,而且间或引据其他二传以乱何休之义。因此他综括何休《
四卷。清刘寿眉撰。刘寿眉字春泉,顺天宝坻(今天津宝坻)人,生卒年不详,约清中叶在世。《春泉闻见录》为笔记,如书名所示,杂记作者闻见之事。作者之父曾在昆山、宁海等地为官,他随去父任所,故对江浙间琐闻记载
十四卷。明朱尔迈(1632-1693)撰。尔迈,字人远,号日观,浙江海宁人。隐居于海宁龙山,后入都,馆合肥邸第,以疾南还。此编为刘钟甫校刊,卷各为集。尔迈好游玩,擅长作诗,与名人唱和归后必有诗成帙。在
一卷。明杨循吉(1456-1544)撰。循吉事迹见《苏州府纂修识略》条。该书是作者与王仁甫、徐宽、陈章、王弼、侯直、赵宽六人会饮时所作。书中首列联句,后列六人小传,而以自己小传附后。又以会饮盛事的情况
①八十六卷,明张文耀修,邹廷彦纂。邹廷彦,巴人。重庆府明以前无志,明成化年间江朝宗始创修之。邹廷彦以其记述挂一漏万,且伪谬甚多,乃集群众之力,广搜博采,历二月而纂成兹编。《重庆府志》明万历三十四年(1
一卷。明杨慎(详见《檀弓丛训》)撰。是书解说《夏小正》义理,尊经抑传,故以经文为主,而以为传为戴氏说,而与金履祥注并列。其有遗义不明者,则博采众说,伸以己见以弥补之,但求其词达,不事强解,大体得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