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怀堂家礼订疑

怀堂家礼订疑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又曾经主讲徐闻贵生书院。著有《五经注解》一卷和《四子书注解》五卷,但是,以上两书都没有刊刻。此书是其族裔所刻。其书择取《仪礼》、《戴记》及《朱子家礼》之可疑之处,略参意见,至于世俗所行有违背礼义之处,也作了订证。此书共分十卷。凡是礼之通共不可专属一礼者,录为《通礼》放在前面,其次则分别叙述冠、昏、丧、祭四礼。对《丧礼》的考证为最详,占全书十分之六。每一礼又分若干子目,纲目清楚。首先引用诸书,其次加上按语,综博精深,并非浅尝轻试者可与之相比。例如,《通礼》生日为寿,植认为儿周试晬,是父母为子所设,儿未长成事在父母,用以记住自己生育之艰,子壮亲老则生日馔食,子报答父母劳苦之德。此礼之所许,其说与颜之推、真德秀、唐太宗、明太宗所言之义初无二致。九拜之说,先儒曾经对其做过论述,然而,见于经传者只有稽首顿首,周植怀疑为《周礼》之文之非,其驳议古籍本来不能视作定论,然而,如果真有其礼,那么,《易》、《书》、《诗》及汉人记礼之书历朝所行之礼不可能不对其加以考证,也未尝不可供谈礼者之研究。全书有很多发明之处。可见,周植对此做过精深钻研,因而才能为古人拾遗补阙。又昔人对于《朱子家礼》之真假,聚讼不一,黄干、黄莹、陈淳和杨复,或为朱子婿,或为其门人,俱有言谈及《家礼》一书,而武林应扐谦作《家礼辨》,则引用《家礼》后序,认为非文公所编,并且认为文公集有与门人谈及《家礼》,为门人编入以为张本,邱浚复对其进行反驳,周植则认为扐谦所疑也有可取之处,因为其中制度仪节与礼不尽相合,而且与朱子行迳相违背,其言衰与朱子所行相异,言祔与朱子与学者书相异,这都是作伪的有力明证。植云或为他手阑入者,即为此。如是邱浚认为其书全为朱子所订,固有可疑之处,而祔谦以为非文公所编,也并非事实,大概纯驳有间,植言正确。此书有民国间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元音

    十二卷。元孙原理汇辑、陈孟凝编选、张中达校正。孙原理、陈孟凝、张中达三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张中达出任定海县丞时方刻板行世(乌斯道《元音序》)。本书共十二卷,共选入元朝一百七十六位诗人的诗作,并在诗人

  • 东海渔歌

    四卷。清顾春(1799-1877?)撰。顾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姓顾,一字子春,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近代女词人。自幼聪慧,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尤工诗词,善书画。二十岁左右嫁乾隆帝曾孙奕绘

  • 中庸篇义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以《朱子章句》为主,兼采郑康成、孔沖远之说,间下己见。每段后有总解,融贯一节之意。大抵对三家之说,各取所长,不墨守成规,期达经旨。义取丰实,语删枝蔓。其释“致中

  • 藏书纪事诗

    七卷。清叶昌炽撰。叶昌炽(1847-1917),字鞠裳,与叶德辉同族,室名花桥老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人学识出众,长于金石考证、版本目录,尤嗜校书。曾经

  • 毛诗名物释

    不分卷。清焦循(详见《诗陆氏疏疏》)撰。此书视其手稿,颇多残缺,初名《毛诗多识》,后又用丹笔改为今名。篇中虽分释为二十,或仅二三页,多不成卷。书末自记有云,辛亥(1791)九月初二日录毕,此书作之八年

  • 救荒本草

    二卷。明朱橚(?——1425)撰。朱橚,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因擅离

  • 仪顾堂题跋

    十六卷,续跋十六卷。清陆心源撰。陆氏精通经学,藏书极富,是书为书跋汇编之作。其藏室“皕宋楼”多藏宋元善本、旧抄名校本、影写影刻本,每有考辨,陆氏辄亲撰题跋,遂辑成此书。卷一经、卷二至五史、卷六至九子、

  • 浮溪精舍丛书

    十九种,六十七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发微》)编。是书所收多为宋翔凤所撰辑著作,此外尚有其外祖庄存与业师庄述祖几种著作。其中宋氏所辑《论语郑氏注》十卷是该类书中较为晚出而又辑录极为完备之书。所辑书尚有

  • 续列女传

    九卷。明邵正魁撰。正魁字长孺,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任履不详。该书是一部接续刘向《列女传》以记叙历代妇女事迹的专著。体例上也一仍刘向之书的体例,共分七门,其中节义、贤明又各分一子卷。书中材料主要采

  • 小戴礼记注

    无卷数。东汉卢植(159-192)撰,清王谟辑佚。卢植字子干,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官至九江太守。少与郑玄俱从马融受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书。事迹具《后汉书》本传。是书隋志著录作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