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徽州府志

徽州府志

①十二卷,明彭泽修,汪舜民纂。汪舜民,字从仁,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明成化年间进士,官陕西按察御史,屡迁至右副都御史、勋阳巡抚。先是徽州旧志,唐宋图经广记,俱无可考。至宋淳熙二年,有罗愿之《新安志》,历六十余年,则有李以申之《新安续志》,又历八十余年,至元延祐六年,复有洪焱祖之《新安后续志》。明代洪武十年,朱同将前三志合而续之以成一书。其后景泰间、成化间,复两经增辑,惜皆简略不传。此志据洪武朱同志而踵成之,为以遵时制,易新安之名为徽州,志书成于弘治十五年(1502)。此大抵遵明一统志以立例,首为地理,次为食货,又次为封建、职制、公署、学校、祀典、恤政、选举、人物、宫室、寺观、祥异、词翰,而终以拾遗,殊多乖错,或分烦庞杂,有伤冗滥,或叙述参差,详略失当。艺文所征一郡之文献,此则缺而不录,别立《词翰》一门,多泛收各家诗词,无关体要。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1964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②二十二卷,明何东序修,汪尚宁纂。何东序,字从教,号肖山,山西猗氏人。进士,明嘉靖末年来任徽州知府,旋升副都御史。汪尚宁,字廷德,安徽歙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此志虽分目过多,不免失之烦碎,然稽其体例,于旧志之失,亦多所订正。如《弘治汪志》于沿革之外,又出《郡名》一门,此则删并,《弘治汪志》《宫室》一门,载及民舍,体例庞杂,有损志体,此则削除。又如《弘治汪志》《词翰》一门,泛收前人诗文,此则只录其有关政要大体者,分别摘入各门,而另立《书籍》一门,以志艺文。故此志一扫旧志之弊,使其悉归雅正。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③十八卷,清丁廷楗、卢询修,赵吉士等纂。丁廷楗,安邑人,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来任江南徽州府知府。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号恒夫,清安徽休宁人。清顺治八年(1651)举人,累官至户科给事中。康熙二十三年(1684)充会典馆纂修,其间阅览了大量国家典籍,遂存心退归修志。康熙二十七年罢归故里。清初徽州府属江南省,江南分省,乃属安徽省。徽州府志自明嘉靖末修志后,一百三十余年未有续修,徽州知府丁廷楗等,延请赵吉士主其事,乃追维前志,摭拾搜采,阅三十六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而书成。此志为类者九:舆地志、秩官志、兵防志、食货志、营建志、恤政志、选举志、人物志、杂志。此志甄采周备,记注详明,记叙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尤详明嘉靖以后人、事。《舆地志》之《建置沿革表》一目,分作九层,上层记年,二层记省,三层记郡,以下记所属六县,而以有关郡邑大事分注其中,使读者不仅按其时知其为某地,而且于一方之兴衰治乱,千余年人、事,悉有可考。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万青阁刻本。④十六卷首一卷,清马步蟾纂修。马步蟾,字渔山,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提调、贵州道监察御史,道光四年(1824)来任徽州府知府。道光五年开局于试院,越二年而书成。此志大抵因循康熙志,就其内容略加增损。其体例异于康熙志者约有数处,如《建置》易为《营建》,《科第》改为《科目》。有清道光七年(1827)刻本。

猜你喜欢

  • 杜主开明前志

    五卷。后志八卷。清孙澍撰。孙澍,字雨田,一字子皋,清代四川郫(今四川郫县)人。《杜主开明前志、后志》一书是记载东晋时蜀国国主杜宇与开明的事迹。有关二人的事迹,东晋人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曾有记载,说蜀

  • 易经说意

    七卷。明陈际泰撰。际泰字大士,江西临川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行人司行人。《明史·文苑传》附见艾南英传中。陈际泰本以八股文著名,所以此书就用骈体时文的方法,阐说《易》理,于理有取于先圣,于体

  • 毛诗古韵

    五卷。清牟应震撰。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作者以为古韵久亡,春秋以后之书,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于是求之于《诗》,故是书以《诗》为主,《诗》合用者则合之,不合者则分之,旁及者则通转之。计分《诗》韵

  •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

  • 四书温故录

    不分卷。清赵佑撰。赵佑字鹿录,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左副都御史。自序略谓在四书以五经为故,读四书不进之以五经,不足以通四书。在四书集注以古注疏为故,读集注不兼之以古注疏,不足以见紫阳采集之精,

  • 近月亭诗稿

    四卷。清纪玘文撰。纪玘文,生卒年不详,字蕴山,号德晖,直隶文安人,湖南盐法长宝道纪淑曾之长女,静海拔贡李煌之妻。此书最初刊印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湖南长宁观察官署。重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版

  • 春秋经世书

    二卷。见《春秋经世》。

  • 荡平发逆图说

    见《平定粤匪纪略》。

  • 四史余论

    六卷。清丁晏撰。丁晏(1794-1876),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间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

  • 天都载

    六卷。明马大壮(生卒年不详)撰。马大壮,字仲复,徽州(今属安徽省歙县)人。为罗汝芳的门人。尝筑天都馆,读书其中,所以以其馆名为其所著书名。喜采异闻,也间有考证。但往往务求博引,不核虚实。如“鱼化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