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律服考古录

律服考古录

一卷。清杨峒撰。杨峒,山东益都县人,生平及生卒年未详。该书内容是考证古代服丧之礼,其体例是先录有关条目,再考证《仪礼》以及历代不同说法列于后。至于《仪礼》所列“大夫降服”等条文,不是清代所用,及衰服等用法,变服、除服的仪节等都未录著。此书卷上载《大清律服制》,凡斩衰、三年服丧、齐衰、杖期都一一罗列;卷下凡齐衰五月之礼、齐衰三月之礼、大功九月、小功五月、服缌麻三月之礼都一一罗列。此书无殇服,因为殇服为清代《律服制》所不载。卷下内容都是先列《律服制》正文,接着引经传及诸儒之论说,只是对养母的服丧礼,道光五年(1825)重修《通礼》已改照开元礼制,因之未载。书大量采用的是《通典》及历代礼制、清代顾炎武等人的论述。但嫡长孙为曾祖父母、曾高祖父母行“承重”丧礼,本指父死者而言。然而宋代孝宗丧礼,光宗尚且在世,只不过已经退位,于是宁宗继位,对祖父行“承重”之礼,这与有关承重贯例有别,杨峒未将此事写进注内,是一缺憾。至于《仪礼》之《缌麻章》载“贵臣贵妾。”《通典凶礼十四》载:“周制贵臣贵妾缌。”马融注“君为贵臣、贵妾服也。”意即:天子以公为贵臣,诸侯以卿为贵臣,大夫以室老为贵臣。贵妾则指君主的侄娣。然而此书则认为“贵臣贵妾”是士为臣妾服丧,明显无道理:士有臣无臣尚待论定,又哪有“贵臣”可言?况且《礼记》中记载天子、诸侯对贵臣多用缌衰等吊服。《礼记·杂记》也有君主在卿大夫葬期不食肉的说法。所以“贵臣贵妾缌”当从马融之说。传世为传抄本。

猜你喜欢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

  • 鼎录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

  • 山会先贤录

    一卷。清宗稷辰(1792-1867)辑。稷辰字迪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累迁至山东运河道,年三十以疾告归。著有《躬耻斋文钞》、《躬耻斋诗钞》、《四书体味》等并传

  • 大学古本荟参

    一卷。续一卷。清胡泉撰。泉字白水,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卷一前有自序,冠以《礼记》、《大学》正文,以溯古本之源。次以王阳明《大学古本序》,著复古之始。再次以王龙溪的《大学首章解义》,王心齐的《语录

  • 说苑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第二十三种。其校《说苑》,取宋本、元本、明楚府本,及孙志祖校订本,以校程荣本,正字大书,注其讹字于下。参用经、子、史注、类书,辑录佚篇于后,并与其所校《新序》相同,

  • 绿波楼诗集

    十四卷。明张九一(1533-1598)撰。张九一,字助甫,号周田,河南新蔡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世贞诗亦谓吾党有三甫。即余日德(德

  • 寒香馆文抄

    八卷。清贺熙龄(1787-1846?)撰。贺熙龄字光甫,号蔗农。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该集八卷,其中卷一为杂著,卷二卷三为序跋,卷四为记,卷五为墓表志铭传,卷六卷七为

  • 聂氏经学丛书

    八种,十七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聂镐敏字京圃,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嘉庆年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知府。学术上尊崇程朱之学。是书所收有经学著作五种,如《易理象数合解》二卷,认为象数由理而生

  • 书经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道光时官国子监典簿。此书以阐发义理为主,同时也兼做一些考订工作。本书在开首辨正《书序》时说,孔子序《诗》、《书》,不过是在删订之后,叙其篇次,

  • 浩波遗集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